[宋] 徐集孙
一岁惊心忽已除,宦游尚自客西湖。
漫题桃板标茅屋,旋买梅花插瓦壶。
俸薄幸无赊酒债,官閒却有索诗逋。
明朝万事从头起,依旧山肩竹样癯。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徐集孙的《除夕》诗,从惊心换岁、宦游生涯、题桃板、买梅花、赊酒、闲官索诗、从头起等词句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无奈与自嘲,也透露出他淡泊名利、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首联直抒胸臆,写了人在新旧之际,感叹时光匆匆。这里作者并不是“守岁”,而是见时光飞逝,又是一年了。作者时在穷乡,而此行是为了往京师去为官。“忽已除”,瞬间的感悟和慨叹,但又表现出对新年的某种企盼。在这里过年显然是寂寥无聊的,新旧交替之际,只有自己形影相吊。
颔联描写了题写桃符、买梅插壶的除夕节俗。“漫题桃板”,用崔液《上元夜六首》“题桃树”的事典,“桃符”,即桃板,又称桃版,写上春联以辟邪。作者此时身在宦游之地,故题写桃板只是“漫为”而已。“标”字活脱出新春之景。“旋买梅花”,此写的是点缀新春之景,由“桃板”而至“梅花”,都是为了表现这一时刻的喜庆气氛。“旋”字表现其兴会心起,随意插花的一种雅兴。这两句词意接近苏东坡《吉祥寺赏牡丹》诗的“旋折梅花插帽檐”。但似乎更加细腻传神。
颈联写自己除夕的清苦生活。“俸薄”而“幸无赊酒债”,在当时的社会里,即令是清官,也是难以做到的。作者只说自己过年无钱,照例拖欠。“赊”“欠”与上文的“新旧交替”与“头起”等一派悠长、关涉新年之气息一致。由于刚拜完年,“百事得清埃”。也因为是“新年初二”,按习惯应该出门去拜访亲朋。作者在这闲居的日子里,官是“闲”的,“索诗”而“逋”(欠)也可见其诗名之盛。“幸无赊酒债”一句写得妙,它不是幸而遇见朋友有酒食招待,而是幸而自己没有欠下别人酒债。这里用幽默笔调写出自己囊中空空的情状。不过所幸这“赊”债并不是金钱债务而是美酒美味的果实“醉饱”。这也还是人生一种难得之处了。
最后提到除夕是从此时此刻开始从旧的一年往新的一年过。前五句都用白描手法传述过除夕的气氛与自身的情怀。而这种叙说显然是在除夕之夜漫天烟花下所引起的悠悠岁月如流水匆匆人生之叹!以如烟人生回忆过去的岁月与现在见闻者一种岁月如梦的情怀是有关当局者是否喜欢自己往事能说得“从头起”,且由读者来琢磨了。 结尾所带自嘲情态却尽在不言中了!
从现代文的译文如下:
又是一年的惊心流逝,西湖边我仍然游荡着思绪。随意在桃板上书写对联挂在屋前,马上买来梅花插在瓦壶中装点新春。俸禄微薄恰巧没有拖欠酒债,为官清闲却总有要我写诗的事。 明天一切从头开始,我依旧消瘦在重重的山峰和连绵的竹林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