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元代佚名
一更里,调神气。
意马心猿尽拘系。
莫放闲游戏。
昏昏默默炼胎息。
开却天门地户闭。
果然通玄理。
梧桐树 其一
元代佚名
一更里,调神气。意马心猿尽拘系。莫放闲游戏。昏昏默默炼胎息。 开却天门地户闭。果然通玄理。
这是一首道家修炼诗。从“意马心猿尽拘系”看,似是修心养性之词。但“开却天门地户闭”,就不是说只要心性宁静就行了。因为道家讲修身养性,天门、地户就不可闭合。在炼精化气、炼气化神过程中,一定要把天门地户打开,让精气自然通过,不可有意识地去“放”,这样,才可如诗人说的那样进入胎息境界。“开天门”,在古人认为是从先天转到后天来,属于积金蓄银的方法;“闭地户”为引导纯阳的体纯气,待心澄气顺、定下来了,“阴脱胎换”,取得新成果以后就把后天天的来去大闸关死“(杨贵曾)要写出种法区别转奥妙可爱”到了这般情景还能模糊摸索前进?悟出的那日接着旧还会红!脱体而论那话!(《大成捷要》)从修身之始就要贯彻这个法诀。“莫放闲游戏”,是要约束身、口、意的要求是身不动气自然定,“不闻口舌之声则心自静矣”(同上)。所以说此诗应是道家修行所讲调神气的胎息之说。“胎息”本指胎胚在母腹中呼吸的生理状态,它不是口鼻呼吸,而是通过身体内部调节而自然呼吸的结果。诗中以“意马心猿”来约束其身心要求进入胎息之境,表达了修炼的意境和过程。
全诗从夜深人静时写起,到“果然通玄理”结束,围绕修炼过程和道理层层展开,通过调神、收心、入静、胎息等形象表现了道家胎息修炼的原理和过程。此诗通俗易懂,明白如话,而又自然天成。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了道家修炼学说的特点。
这是一首现代译文:
一更时分,调整身心气息。让心猿意马被完全控制住。不要让它们四处游玩,无所事事。在朦朦胧胧中调整气息,达到胎息境界。打开天门吸收营养;地户指鼻下人中属阳中的阴点位置 把周身能量精气融于脐穴 道教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汉代方仙道的启发而逐渐发展壮大,又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发展自己丰富自己。《初学备忘》明确地将金丹等传统术语引进文献与艺术实践;反过来促进了诗词的理论层次等空前的盛行 使人迷惑更广深处久久不定久久成形便是可以认知的道的
大意讲完了 此元代诗人简单的语句深入讲解啦!(但是得下些功夫认真看看古文化的还是相当不错)以此抛砖引玉 与众人探讨 学习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