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庄昶
五世堂前忍泪过,谁知微泣变滂沱。
伤心万古明朝缓,揩眼三纲半月多。
纵不寻常吾辈改,其如天性自家何。
若将他日寻慈孝,遗臭流芳耿不磨。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庄昶的这首诗,是写给友人李敬熙的。李敬熙,字敬熙,是贵州毕节人,官至太常博士。在明代诸诗人中,庄昶是江西人,而李敬熙却是贵州人,他到北京后,两人相聚,感情深厚。但因政见不同,不能同朝为官。这首诗就写了作者在五世堂前流泪过,伤心明朝之缓,流露出诗人对明朝的不满和无奈。
首句“五世堂前忍泪过”,诗人面对五世堂前先祖的灵位,想到自己家族几代人的不幸遭遇,不禁悲从中来,不能自已。“谁知微泣变滂沱”,诗人强忍住泪水,不想让家人和祖先知道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但是,泪水还是无法控制地流了下来,他只好任由泪水滂沱而下。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也表现了他对家族的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关怀。
“伤心万古明朝缓”,诗人想到明朝的未来,心中充满了无限的伤痛和无奈。明朝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但是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生凋敝,这些都是诗人心中难以割舍的伤痛。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明朝的担忧和失望之情。
“揩眼三纲半月多”,诗人为了不让自己的悲伤影响家人和友人,他强忍住泪水,擦干了眼中的悲伤之情。但是,这种悲伤之情在他心中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了,他需要一段时间来慢慢平复。“三纲”指的是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伦理关系,这是古人最为重视的道德规范。诗人用“半月多”来形容这段时间的长短,表达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纵不寻常吾辈改”,即使明朝不会因为我们的努力而改变现在的局面,我们也不应该放弃对正义之道的追求。这是一种执着的精神和态度。诗人在这里告诉我们:我们不应该因为环境恶劣而放弃追求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即使道路艰难,我们也应该坚持下去。
“其如天性自家何”,然而对于那些沉迷于旧恶不思改变的人来说又怎么办呢?这句反问表明了诗人对那些不愿改变现状的人的失望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家族的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若将他日寻慈孝”,如果将来有一天能够改变这种状况,让社会变得更好,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追求。他希望未来能够改变这种社会状况,让人们都能够得到正义和慈爱。他期待着未来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执着的精神追求展现了诗人庄昶的高尚品质和追求正义的心志。他面对家族的不幸遭遇和社会的腐败现状而流露出的痛苦和无奈,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和追求,都深深地感动着我们。这首诗也表达了庄昶对明朝的不满和无奈,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未来的追求。
希望这个赏析符合您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