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明] 庄昶
问简山林敢自迂,岂知霄汉与樵渔。
果看忘世真忘否,又写三山祭酒书。
原诗的创作年代应该是在明世宗嘉靖年间,这个时期的朝堂腐败,君主迷信神仙道术,学问文化受压抑,人们向往山林生活,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到庄昶的生活状态。下面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这首诗主要写诗人向林则徐致书问候并表达崇敬之情。
首句“问简山林敢自迂”,其中“简山”是诗人自己的居所,“迂”是自谦之词。诗人向林则徐询问,简陋的山林居所是否令他感到迂曲(即不合常规之意),这里已流露出对林则徐的尊敬之情。
次句“岂知霄汉与樵渔”,诗人说岂知朝廷中的大臣和山林中的樵夫渔父,竟然是如此相似!在这里,诗人用“霄汉”和“樵渔”两个比喻,来说明贤愚贵贱是相通的,只要摆脱了名缰利锁,谁都会变得淡泊寡欲,回归山林。这两句的语意间,已经蕴含了对世俗的厌倦、对山林的向往。
第三句“果看忘世真忘否”,是对林则徐的询问作答。意思是说如果真的能够忘掉尘世,那就真的算是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了。这里诗人对林则徐是否真的能够忘掉世俗表示了关注和期待。
最后一句“又写三山祭酒书”,点明诗人写信的原因。“三山祭酒书”,典出《旧唐书·狄仁杰传》,那是当年狄仁杰任大理丞时为缓解太子亲信谋反事件的压力而上表唐高宗的奏章。庄昶借用此典,对林则徐上表朝廷持重整河山之志,寄予殷切期望。这一句透露出诗人给林则徐写信的内容,表达了对林则徐的敬仰之情。
全诗质朴自然,表现了诗人不畏权贵、崇尚自然的品格,也表现了诗人对世俗的厌倦、对山林的向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庄昶当时的生活状态和心境,以及他对林则徐的敬仰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环境和人们的心理状态,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以上就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