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东坡雪诗善用险韵王介甫赵昌谷诸老和之皆以为不可及余因其言遂戏和之 其四》明庄昶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庄昶

《东坡雪诗善用险韵王介甫赵昌谷诸老和之皆以为不可及余因其言遂戏和之 其四》原文

读书懒对西窗坐,糟粕回看亦五车。

自古无言知本静,人间有眼识空花。

天非个者难言妙,诗笑东坡也作家。

几夜蒙头渔艇子,腾腾睡倒月溪叉。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庄昶的这首诗,是和东坡诗的,东坡原作已佚,但他的“诗善用险韵”的事迹,却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他的这种作风,在当时就受到王安石、赵冀诸人的批评,以为“作诗要见性情,不可作时文思。”(见《王直方诗话》)但是庄昶仍然以他的特有的作风去和东坡,看来在某些问题上是有会心而以未睹的。所以尽管“卒卒难辨”,认为只是苏文的"小过"而已,我们则想具体知道他的《和苏坡》之四具体文字的意思,为什么一个这样的理由被诗人列入其间了。

开始他坦承:“读书懒对西窗坐”,“读什么书呀,还是懒得面对西窗而坐”(可知道这首诗是以自己的住处的地名入诗题的),这句话使我们能看出诗人的境地和他在这段空暇时的情趣。跟着又补充说:“糟粕回看亦五车”。“糟粕”本来是酿酒后所余滓脚之义。但在文章上却用来称与心口相结合的东西为糟粕(《正字通》),看其本来,那就只不过是有关于某些书的基本材料(打起仗来动家伙罢了),至于注文等亦可见本稿以外的记录部居。《魏书.儒林传.阮孝绪传》:“孝绪诫其子弟曰:……吾生无益于人,死无所碍,书籍之事,但守糟粕。”糟粕与菁华,本是对举的。如《文心雕龙.总术》:“去留之迹易彰,领纳之功难精。振其本术,尽其变风,如意裁焉。”意思是说书籍的内容精华与糟粕均须熟知而斟酌运用之,这才是最重要的。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这里“亦五车”,似乎嫌少;但如果我们想作者藏书甚多的话,“万卷”只是比五车多罢了。下句转到论人:“自古无言知本静”。意思是说人生下来就象花蕾初含在壳里一样本是静的。“静”字在此处是本性、本色的意思。如果再进一步引申的话,“静”也就是“空”。如《维摩诘经》上说:“空即是色。”佛家认为一切万有都是空虚的,所以“空花”也就是空花。这句诗的意思大概是像古今第一诗人所说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花落去终有时”(唐代李白)。就是说古人只有说明无性的草木本来性静是无声的花卉皆象(我原居住的大水落岩巢,“鹪螟百室留有余”。而且真理究竟藏在内部而非外人一眼就可以窥破其妙处。现在我虽然不能直接说明它妙处所在,但我的诗却可以笑那些东坡的人作得太到家了。

最后两句是说自己近来蒙头大睡,象渔艇子一样在月色溪声中腾腾睡倒。“蒙头”二字下得有趣,“腾腾”二字下得有力。“几夜”二字前缀加大语气分量。至此忽然笔转及景。“渔艇子”、“月溪叉”,词意皆从东坡原句化出。如果说苏诗用韵平直过松使人不觉其险;那么此处就着以天真的情语和素描的景物,则不但不险反而使读者感到清新可爱了。

庄昶这首诗之所以为“谑而可观”,就在于它既带有东坡那种“戏谑”“戏弄”的意味(这在当时是一种时髦的幽默),也带有他自己的那种诙谐的性格。它从读书及学问的意义上显示了一种艰深的奥妙玄理——象那绝顶的风光,用大话来讲无非就是天高地迥、宇宙无穷之类;而从趣味上说则是妙理如画图小景一般的不易窥见与索解。于是才以真率之笔以为戏谑之词:你苏东坡尽管把诗做得那么高妙,但是一碰到这种问题那也就成了东坡自己所说的“诗到天成”了——不是你能参透得了的!末了则以一种天真情态和儿童般心眼来和歌一曲,更令人感到其性格的可爱可亲而又可笑了。这就是他为什么谑而可观的地方。至于他的那些诗是否真的就是“天成”佳作,那倒未必;但这里却确实有可以使人一粲一笑的地方。

以上就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