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题幽独居》宋杨备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杨备

《题幽独居》原文

金检书残石壁云,二名幽独彼何人。

春深草没松门路,泉下诗犹感鬼神。

现代文赏析、翻译

下面是我根据要求所写,希望您能满意:

在岁月里悠然走过的宋代诗人杨备,在这繁华世界里找寻了一处宁静之所,题名为“幽独居”。他的诗作《题幽独居》透露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以及一种超越生死的情感共鸣。

诗中的“金检书残石壁云”,描绘了一处古朴的石壁,上面残留着金石书籍的痕迹,仿佛是岁月的见证。而“二名幽独”则暗示了诗人的独居之所,隐居在山林之中,幽静而孤独。对于他而言,“彼何人”是对那种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的赞叹,是对超越世俗繁华的生活态度的欣赏。

诗中又提到“春深草没松门路”,随着春天的深入,青草蔓延到了松门前的小径上,这似乎象征着诗人所追求的宁静生活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种向往。而“泉下诗犹感鬼神”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敬畏之心,即使在泉下,诗歌仍然能够感动鬼神,这无疑是对诗人自身才华的肯定,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敬意。

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一种远离世俗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杨备用他淡泊而真挚的情感,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理解,以及他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他的“幽独居”虽然寂寞,却也因此充满了诗意和温情。我们在这诗中找到了宁静的共鸣,也理解了人生的真谛。

译文:

在残缺的石壁之上,残留的书籍提示着岁月的故事。这片被遗忘的山林之地,因杨备的诗意而变得别有一番风味。在这个名为“幽独居”的地方,他过着淡泊而宁静的生活,享受着春草蔓延、松涛轻响的美景。尽管身在世间之外,他的诗篇却能够感动鬼神,表达出他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这是一种超越生死、寻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在这片被春草、松涛包围的世界中,杨备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诗和远方。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