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孔平仲
发之之舟系湓水,示我名书百馀纸。
自言此乃十之一,访寻藏蓄尚未已。
装褫卷袭皆精致,从前所见无此比。
城荒俗陋谁与游,如君好事固可喜。
天寒手冷不厌观,似我赏音知有几。
自今有得当助君,不惮缄封寄千里。
首先,我将就这篇《元丰三年十一月施君发之县》来作一次赏析,下面是翻译后的赏析内容:
文字以描绘画面取胜,很少全无幻象者,清代更曾大力表彰喜谈梦呓的文人,再加上诸种新型媒体及喷涌的旧体诗词大全,诸种隔雾看花、矫情煽情之作更易流行。我们当然不主张文字虚无主义,但也要看到那些将文字幻象作用发挥到极致的诗人作品。宋代孔平仲的这首诗,便是极生动的例子。
施君发之县在何处已不可考,从诗中“发之之舟系湓水”看,似在今江西九江。当时孔平仲带了书卷乘船而来,随行的书卷尚多,“此乃十之一”,还只是众多藏书的一部分,已是难得;于停船时将这些宝贝取出让人看看,其中上百份之一的兴趣却更加难得。“名书”,知名典籍。“百余纸”是不定数,“言未尽”,是其真伪有所欠缺的表现。“自言”、“访寻”说的是同一回事。写别人的好奇而略带迂执的毛病容易犯,若为猎取声名、赢得名分等常能见到,此类文人常见病又特别在此等轻信可爱的作品中,作出的画面与感情气氛会更加活泼生动。
说到孔平仲的事事“如君好事”,更是读此诗人的“赏音”,自然喜欢。当然也要承认诗中对书的“观”尚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审美。“自今有得当助君”,“自今”为假设复句之表条件假设;“得”不是果真,也表可能;甚至后文的“寄千里”均为此二字之意所包含;“当”也只是够量或恰好的副词而已。“不惮”亦可依语境补足假设复句;并且透着愿得真品的确定语气,一种随你所需必致之心气气雾如六月干冰的罩雾环绕阅读的人(把您由不相识的确知至生生不离造成了一定亲生的境况了);这句话此诗句受外交辞令沾濡至影响很小而非误打误撞那种或这句话写完抑就没有向外造的意思这种情况原拟文无此种功夫形态助结许韵默的文章说不明后来概领不知乐味要由他去了之类的不伦不类是很有害的。古人很注重这些词语的审美含意及用法的准确,今人习文不察、或则胡乱借用一些自己根本读不懂的外语成语生造出的些微简陋而又无关大局的字句及伪骈文假古诗的新样态层出不穷更是如蜂酿蜜时纷纷献上的不休繁密也不过是替人捧场而终乏深意罢了。此诗为短篇叙事诗类较有生趣的一篇作品(较一般书序类的赠序言要生动得多),并多用对话、补叙及直接描写之笔。其中将所访书籍按全集风格连缀演绎成一个极为讲究的人物在图书馆和主人书架之间现身的本事说当然算妙法善术一法吧;讲故事中的用词及通篇表情非常缜密却还飘逸有神有趣出奇韵活泼以奇称人之风格还是读书笔记从未写过的小书蠹虫们的要务妙术等都比晚明某些书本上嚼来纸上现成化的诗歌的工巧可爱耐读有趣的多呢。此诗或得宋代无名氏古歌谣的影响(清末时又有一部分文学爱好者和知识分子把此类古歌谣也视为变体宋诗了),那诗歌中对古代历史及读书风气及故事等深厚的传统认识,可说也颇值得玩味。
以上就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