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谭用之
闲居何处得闲名,坐掩衡茅损性灵。
破梦晓钟闻竹寺,沁心秋雨浸莎庭。
瓮边难负千杯绿,海上终眠万仞青。
珍重先生全太古,应看名利似浮萍。
现代文译文:
隐居在何处得此闲名,坐着掩闭柴门有损性灵。打破梦中夜晚听见竹林寺钟声,竹林深处在秋雨中浸湿草地庭院。酒瓮边难以背负千杯酒色,在大海深处终将睡觉万丈青天。珍惜先生保全自然太古之性,应该看到名利像浮萍一样漂浮不定。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首联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了诗人隐居的地方和隐居的原因。“何处得闲名”,诗人隐居在何处?其实是在何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得到闲适的名声。“坐掩衡茅损性灵”这句则是写诗人隐居生活的艰难。颔联描绘了一幅静谧幽深的竹林寺院图,“破梦晓钟”即指晚上打盹醒来,梦见佛教化的佛寺暮钟。“沁心秋雨”细腻入微地描述了季节的傍晚景色和凉意透过茂盛翠竹细雨慢慢浸湿庭院的情景。“竹”“寺”“莎庭”点明诗人隐居的地方是幽静的竹林寺院。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美好环境,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喜爱和满足。颈联即写诗人隐居的苦闷。“难负千杯绿”是说难以拒绝朋友的美酒邀请,“终眠万仞青”则表明对于大海深深的思考:人的命运可能就是在等待和无尽之中结束吧。“瓮边难负千杯绿”描述诗人独自喝酒思考,而对朋友说尽好话又没有办法离开。这就使得他在这样的环境中的心情复杂。而最后两句再次表明自己的隐居志向和超脱世俗的愿望。总的来说,这首诗用浅白的语言描述了诗人在山中幽居的舒适和诗人的梦想和对宁静和平静生活的追求,但其中又不忘展现人生未来的飘忽和思考中爱情的离别的落空给其带来复杂的苦闷心理以及因多次世情的动乱影响其对富贵与荣誉渐趋于淡泊的理解感悟并独自徘徊时的困扰和自己保持着独立的自主的价值取向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诗人的隐居生活和对人生的思考都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