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拟送巡滇者 其二》明徐渭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徐渭

《拟送巡滇者 其二》原文

孟密土官争宝井,临安那大反狂酋。

两番并属先人抚,一字曾无太史收。

正值同袍巡此地,却嫌泥壁向高头。

况无杯酒为侬别,安得忉忉絮所求。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这首诗是明代著名诗人徐渭为表达他对统治者的不理解和痛心的诗。他所面临的问题源于古代中原地区的行政调整与风俗冲突。其视角揭示出了民风差异对文化接纳产生的深层次困扰。虽然作为徐渭其人在经历被摒弃的无言之痛的惨淡青春时期之后逐渐突围成功,奠定了此后关注时代人生和民间疾苦的创作基调,但这首诗仍反映出他初出茅庐时的热血与抱负。

诗的前两句“孟密土官争宝井,临安那大反狂酋”,描绘了当时云南地区的社会状况。孟密土官争宝井,这反映了当时地方势力的争夺和资源的争夺。而临安那大反狂酋,则描绘了一个地方豪强叛乱的情况。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当时云南地区的混乱和不安定。

接下来的两句“两番并属先人抚,一字曾无太史收”,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状况的无奈和痛心。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朝廷对这种叛乱的处理方式的不满,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状况的无力和无奈。他希望朝廷能够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来处理这种问题,但是却没有得到任何的回应和关注。

“正值同袍巡此地,却嫌泥壁向高头。”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身处其中的状况的认识和感知。他知道自己是朝廷派来的巡抚,他的任务是来平定叛乱,解决民生问题,但是诗人却并不乐观,他认为这里的局势复杂,困难重重。因此他选择了一种低调的处理方式,不引起人们的注意,只是默默地关注着这里的状况。

最后两句“况无杯酒为侬别,安得忉忉絮所求。”则表达了诗人的失落和无奈。他在这里没有得到任何的关心和帮助,也没有任何的安慰和鼓励,他只能默默地忍受着孤独和寂寞。他对于自己的任务和追求感到深深的忧虑和不安,但是他却无法表达出来,只能默默地承受着。

总体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云南地区的社会状况的不满和痛心,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身处其中的无奈和失落。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于时代和人性的深刻洞察和理解,也可以看到诗人对于民间疾苦的关注和关怀。

至于现代文译文,由于古诗与现代文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因此我无法直接将其翻译成现代文。但是,我可以尝试用现代语言表达诗中的意思和情感,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现代文译文:

孟密土官争抢宝井资源,临安那大地却反叛狂妄头目。 两次安抚都归属先人来处理,但此事竟未被史书记载。 我作为同袍巡抚此地,却因嫌恶这里的混乱而避居高头。 在这里杯酒都无法与我作别,如何能不停地诉说我的请求。

希望这个译文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