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明] 徐渭
一扫荆榛径,居然安乐窝。
斋轩两高士,天地一渔蓑。
况我伤危路,因君发浩歌。
横江问津吏,何处少风波。
慕坦轩
荆榛一扫径,安乐窝自成。
高士斋轩外,渔蓑天地情。
遇君喜得以,即事愿无违。
但愿长江水,无风总少波。
首二句描写坦轩的外景,气氛朴素雅致,展现出一片安宁详和的氛围。后二句以写意的手法,展现了其内心深处的隐逸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向往,显示了一种宁静的心境。“安乐窝”这是当时隐者的家常屋,已喻示了与文人朋友的志同道合。“ 伤危路”,自己遇合本不顺畅,随着当道投靠之徒是有大量阻碍,“问津吏何处,无风少波险”,则为虑及江湖忠贞之士一个寻找到相应理想根据地而作。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宏阔,表达了诗人对坦轩的敬仰之情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意。同时,也寓有诗人对当时政治环境的忧虑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
此诗的现代文译文可以是:
我扫清了丛生的荆榛,坦轩变成了一条安静的小径。在那里,他建立了一个安乐窝。两个高士居住在那里,天地之间只有一件渔蓑。在如此危险的情况下,我因你而放声歌唱。我在横江边询问渡口的吏人,什么地方风波少一些?希望江水宁静,不管风浪多大总有办法。这首诗展现了一个平静的内心世界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在诗人看来,尽管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但只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信念,总能找到应对的方法和出路。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