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送赵大理》明徐渭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徐渭

《送赵大理》原文

才闻归马驻双轮,又见旌麾动去尘。

廷尉由来须长者,武侯聊借服南人。

昨经湘水洲兰莫,今渡黄河岸草春。

万里波涛随意挽,相逢处处有枯鳞。

现代文赏析、翻译

送赵大理

徐渭

才闻归马驻双轮,又见旌麾动去尘。

廷尉由来须长者,武侯聊借服南人。

昨经湘水洲兰莫,今渡黄河岸草春。

万里波涛随意挽,相逢处处是枯鳞。

这段小诗虽从离别情题起,写得浩气沛然、英采腾溢。这样武夫爱国的别致清辞与涵泳吟赏、极具鼓舞的艺术感染作用。“武侯聊借服南人”,对历史名人所寓之各各之优长的用古人诗意换断 ,在于讴歌朋友襟怀似海、豁达大度的高尚品质,更为激励友人建功立业而作一表率。以诸葛亮之能借一国才智以服南人者自比久负盛名的赵理 ,意在勉励友人为大理府效力甚佳而倍增荣光。朋友之间有时也常用“折桂”之类象征高才高誉、名列前茅之词互励,然而“折桂”之类仅属望梅止渴般的良好祝愿。在惜别的时刻,赋予以“万里波涛”为内容,诗人不免以行云流水般的高远之志作远大的展望,故诗文以轻快的节奏和明丽的情韵作深情的倾诉。从内容上看,其上联的“廷尉由来须长者”,赞誉赵大理如当朝重臣之廷尉,当有长者风范;下联的“武侯聊借服南人”,则以历史上的名贤自诩,愿为友人效劳。这两句诗对仗工稳,语义双关。“长者”、“武侯”均借指赵大理,又暗含着诗人自诩之意。诗中“武侯”诸葛亮曾有“服南人”之典故。诗人以诸葛亮自况,希望友人如诸葛亮那样功业显赫,而友人赵大理则以高尚的风范使诗人折服,诗人又将友人比作长者,并表示愿为友人效劳。这便是此联的诗意所在。

诗的结尾句“相逢处处是枯鳞”,语意新颖、饶有诗意。明.瞿汝稷所著《职余漫抄》中有曰:“鳞之为鱼,取其浮沉不定而渐变有鳞也”,这就是所谓借代手法用其物化类聚群集而义寓神会的意思(残鱼合为一片零首——昔称剪接以行全纸)赠诗往往曲折反映和激发积极的人生态度(其中有兼示两人心境的不同和对于事业及前程共同的设计与梦想)下联含义既如此涵义颇为深蕴 ,如鱼相逢何等意义?因为人生的坎坷境遇本来就是社会原因造成的即使无意刺宰本是诗人求仁得仁 ,然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则是许多有志青年所必须面对的,因而作者借此表示愿与友人并肩携手、披荆斩棘、相濡以沫、共同奋斗。这正是此诗思想境界积极向上并富有鼓舞力量之处。

这首诗写得颇具匠心,辞尽意不尽、蕴藉涵泳其中自有一种动人的艺术魅力 。诗歌先写友人赴任边关大理司一去将远行千里可谓地僻途遥的特定情境与诗人挥手相别的情状 ,接下去笔锋一转方才写到别离时的殷殷劝勉以及殷切期望之情和前程远大的信心都与辞尽而意不尽的艺术效果熔为一炉其间处处弥漫着感人肺腑的磅礴豪气这是作者反复锤炼语言的结晶真是画龙点睛无刻画之力 。古代文论《诗品·警策》所说:“情在词外而加乎机趣者方为至友诗有尽而味逸趣悠然矣。”此诗正具有这样的艺术魅力。

以上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