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高台歌》宋孔武仲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孔武仲

《高台歌》原文

废地积为冢,昔曾游宴来。冢废无子孙,东家砌成台。台虽平方冢虽秃,物理废兴有往复。相逢莫喜亦莫愁,乘兴且同台上游。

现代文赏析、翻译

下面是按照要求写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高台歌

废地积为冢,昔曾游宴来。 冢废无子孙,东家砌成台。 台虽平方冢虽秃,物理废兴有往复。 相逢莫喜亦莫愁,乘兴且同台上游。

孔武仲的这首《高台歌》,抒写了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诗歌表达的是聚散离合在自然流转中的深深体验。一开始就是一副黯然的落寞景致:“废地积为冢,昔曾游宴来。”这几句基本上是客观的叙写,虽未道尽心中的郁闷和感伤,却已经给人以不语自有千言万绪的意境,诗歌往往以浅近的意象和深藏其间的情感取胜,于此可见一斑。

“冢废无子孙”以下,诗人的情绪有了明显的变化。“东家”两句:是说冢地荒废之后,主人迁去,东边邻居便在废地上砌起台子。这两句表面看来是一种轻松的调侃,实则颇有感慨。世事难料,人事代谢,诗人无法摆脱这种深沉的感慨。“台虽平方冢虽秃”这两句看似平列的对句,却也含有无限沧桑之感。“物理废兴有往复”是作者对于世事兴衰的议论,既深且透。诗人在这最后一句中总结了“冢”和“台”的关系:它们都曾经有过的辉煌已成往事,但都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来回往复出现。这样的议论显然是对作者上述感慨的总结和深化。

结尾两句“相逢莫喜亦莫愁,乘兴且同台上游。”正是这种人生感慨中的特殊状态。“相逢”、“同游”,貌似旷达喜悦,但其中的“莫喜”“莫愁”则寓示着作者复杂的心绪,深含着人生的痛苦和悲哀。在这痛苦和悲哀之中,他仍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相信自己和自然一样是永恒的存在。诗歌至此,感情趋于明朗,诗人的自我形象也得以鲜明地凸现出来。

这首诗语言朴素洗炼,直抒胸臆。孔武仲说:“诗人自觉得性情之正”,从这首诗中可以得到印证。这首诗还善于用典,在以“废地”起兴之后,用“废”与“兴”、“冢”与“台”的“物理往复”之后,再以“东家”砌台结束全诗,使诗歌结构完整紧凑。这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而且使诗歌显得自然生动,不落俗套。这些手法都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白话译文:

以前这里是座废墟堆,我曾在这儿来游玩宴饮。现在堆成坟墓了没有子孙来管理它,东边邻居便在废墟上砌起高台。虽然说新台和平原上的坟墓难看些,但盛衰往复是世间物理常见。我们今天碰巧遇上不必欣喜若狂也不必愁眉苦脸,就趁着高兴姑且同到台上游览吧!

以上就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