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龚翔麟
秦淮杨柳,自旗亭一折。
三见东风曲尘擘。
纵缄鱼系雁,章贡江遥,浑难解,盼远眉峰撰碧。
西勾新绿暗,谁料重逢,岭外骑骢绣衣客。
背锦郁孤台,青兕遗踪,正好向、梦游人说。
喜绝少、鹃声唤春归,奈别有催人,将离花发。
在清朝时期,我独自居住在北京的崇山之中。每年季节性的来临会显得平淡无常。河畔杨柳低垂,初春的新芽才刚展开。风吹来时,这些新枝纷纷起舞,使得古老的秦淮河变得更加柔美动人。可是旗亭旁的那一条却遭受了严重的折断,使我有感而发写下《洞仙歌 都下喜逢丁雁水,即送其还赣南》。
三年未见,故友重逢的欣喜与惊讶自然是无法抑制的。只见你一身的绿衣和乡间的独特气质,而此时你的锦绣绣衣似乎更是带有特别的魅力。我在词中对你深表欢迎之情,也是将分别之情写得更显深意。但我在心底一直有所怀疑,不知这难遇知音之恨能否使你在旅程之中真正感同身受?
接下来的景物描述充满深沉与不舍之意,孤台和青兕留下独特的足迹。想这故友去别的地方闯荡生涯时是否也是与我相同?无法掌握行径、甚至背负行囊离去而一事无成的心境如同无目的徘徊在暗淡的道路中,有时我在想象之中和好友谈笑风生。这样的感受如何是好?而你却在即将离开之时遭遇鹃声四起,呼告春归,如同我们的别离之情无处发泄。
虽然我知道在古人之中别离并不足为奇,但对于一个热衷于人生繁华的人而言,却是极度的悲哀和孤独。因为我和丁雁水分别的这一刻是我在都城生活时最重要的一刻,你却要将离开我而远赴他乡。你面对的是一段长途的旅途,而我则是独居于空旷寂静的北京山中。因此这首词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对别离之痛的哀怨,更包含了对未来生活不确定性的深深忧虑。
对于这首词,龚翔麟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都城的景色和生活场景,并通过细节刻画表现出离别之苦和对未来生活的迷茫。他的文字细腻、情感深沉,表现出了清代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在整首词中,龚翔麟将内心的复杂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动不已。同时,这首词也反映出了清代诗人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丰富多样性和艺术才华,展现了他们在文学创作上的高度造诣。
此外,现代人对这首词的理解也会因人而异。对于有些人来说,它可能唤起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友情的不舍;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它可能反映了他们对现代生活压力和孤独感的共鸣。总的来说,这首词的内涵丰富,引人深思。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面临着许多相似的挑战和困境,而龚翔麟的这首词无疑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启示和反思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