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韩元吉
凉月圆时翠帐深。锁非雾沈沈。广寒宫里未归人。共结屋、住黄金。
繁枝未老秋光淡,好风露、总关心。天香不奈远相寻。更翦巧、上瑶簪。
现代文译文:
在凉月圆满的时候,桂花树下的阴影深深。桂花仿佛广寒宫中未归的人,我与它结为伴侣,居住在黄金做的屋子里。
桂花繁茂的枝条还未老去,秋天的阳光已经变得微弱了,但是好风、好露都关心它。天香无法远寻,只能近邻寻觅,于是将它修剪成美丽的花形,插在玉簪上。
赏析:
这首词以咏桂为主题,从月亮、宫殿、云烟、秋风、寒露以及桂花的幽远清芬等物象中,构设出清美的形象世界。韩词的特点之一是善写富于情趣的情景交融之物态,以情景不分飞走比喻之喻示人心目之中所蓄养的友情与深情,上片是全词做到了。但是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下片除了上片中提到的“好风露、总关心”一句写出富于情趣的情景交融物态之外,还特意写了花叶之美好,其枝条“未老秋光淡”一句尤值得注意。因为这联诗句不仅是写景,而且是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从另一角度说也就是词人的自我欣慰。上片是作者边赏月下如翠帐一般的丛桂(深深夜色的帷幕似的树丛),边想到汉家蟾宫里中秋含笑的“伐桂之人”(沉醉不受关闭锁深困)。上下比对体现了人物的兴奋。惋惜的心情也有物可依而从彼至此的可喜转徙到近身的木樨丛中来,因而发出“好风露、总关心”的慨叹。而这里“未老秋光淡”一句则就“关心”二字生发出来,是作者对木樨丛生的枝叶尚未衰老而秋天景色又淡雅宜人的喜悦之情的流露。所以词人最后将木樨花喻为云间瑶台上的玉簪花而加以礼赞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所以从全词来看,上片之妙在于把词人的心理活动写得很细微;下片之妙在于把物态的清新写得又十分美好。
词人全不道破,全以联想示人,其词意在言外,给人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读罢全词,令人顿觉广寒仙境就在眼前。这正是韩词所特有的一种艺术魅力。
这首词咏桂,颇得其妙。凉月下之桂花树丛被描绘得如帷帐一样深邃,富于立体感;树冠与天香对照与互衬的形象极为成功地刻画了树桂之美。另外由月亮之体圆月缺而设想木犀的凝脂如玉、有深香花蒂但总是难为人觉等等联想也是极聪明极工巧之设想,体现了精炼炼意之美;此外上片歇拍一句与下片末句用“结屋”和“上簪”设想两人共居广寒仙境同赏桂的意象之新奇也为词增色不少。总的来说韩词清丽闲雅而时放纵一点;但语尽意不尽,耐得寻味为其他韩词所少有的一种风味也可以从这首咏桂之作中找到佐证。
不妨就此设想如练白芙经金彩结合的一般想象优美的古桂!还可以据林虹先生的札记云广西灵川一带有植著名的“四季桂”(大叶四季桂)(专花前一向似乎和迎春后芳菲逐渐透出一份杨柳细腰一枝独秀于百花未发之前),林先生称其有桂花中魁首的地位,“但只有和冬桂花(按即木犀)同时开放的花朵才是它的情侣。”此乃又为咏桂诗词中情侣想像提供了一个更为丰富的意象美可资借鉴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