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杨花三首 其二》明沈明臣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沈明臣

《杨花三首 其二》原文

随风飘泊转霏微,似雪轻盈妒落晖。

倦蝶欲凭香梦杳,游丝空逐断魂飞。

化萍雨后鱼鳞细,糁径苔前燕嘴肥。

最是伤心三月暮,长途客泪共沾衣。

现代文赏析、翻译

下面是按照您的要求对明代诗人沈明臣的《杨花三首其二》所做的原创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用如雪轻盈的杨花来象征漂泊的命运,表现出对生活的沉重思考。首句“随风飘泊转霏微”中,飘泊象征着命运的无常,而“霏微”则暗示了生活的琐碎和微小。

“似雪轻盈妒落晖。”这句诗将杨花比作雪花,表现出其轻盈美丽,同时也暗示了它的脆弱和短暂。在落日的余晖中,杨花如同被妒忌一般,它的美丽和短暂被凸显出来。

“倦蝶欲凭香梦杳”,这句诗表达了对生命状态的反思。“倦蝶”代表了疲惫的生命,“香梦杳”暗示了生活的不可捉摸和不确定。“倦蝶”可能是诗人对自己的比喻,暗示他已经看透了人生的种种艰辛和无常,对未来感到迷茫和疲惫。

“游丝空逐絮飞扬”,游丝象征着无谓的追求和徒劳的努力。在这里,诗人表达了对无谓追求的反思,同时表现出对生命的淡然态度。

“化萍雨后鱼鳞细”,这句诗表现出生命在无常中的变化。“化萍”象征着生命的无常和短暂,而“鱼鳞细”则表现出生命的细致和微小。

“糁径苔前燕嘴肥”,这句诗描绘了杨花洒满小径的景象,苔藓上的燕子嘴边显得更加肥厚。这既是对杨花飘落的描绘,也象征着生命的繁盛和生机勃勃。

最后,“最是伤心三月暮”,这句诗点明了诗人对生活的哀愁和伤感。“伤心三月暮”既是对季节的感慨,也是对生命的无奈反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反思,通过杨花的象征,表现了人生的种种艰辛、无常、迷茫、无谓、繁盛、哀愁等种种情绪。这些情绪在诗人笔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令人感受到诗人的深深感慨。

译文:

杨花随着风在空中飘舞,形状就像微小的雪花。它们像雪一样轻盈美丽,但却不如雪花能够被夕阳所妒忌。蝴蝶疲倦到了极点,想借香气来引诱自己进入梦乡,然而梦境却难以追寻;而蛛网上残留的蛛丝空洞而轻飘,仿佛断魂在飞舞。雨后的水渍如同鱼鳞般细密地洒在路上,苔藓上的燕子嘴边显得更加肥厚。在这个暮春的三月里,最让人心碎的就是看到这漫天飞舞的杨花了,路上的行人都忍不住流下眼泪与杨花一同沾在衣襟上。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