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徐照
香有竹风知,无尘杂野姿。
为怜新白发,重记旧题诗。
藓带龙鳞剥,蜂沾蠹屑垂。
不来三十载,半树是孙枝。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道书记房老梅
宋 徐照
香有竹风知,无尘杂野姿。 为怜新白发,重记旧题诗。 藓带龙鳞剥,蜂沾蠹屑垂。 不来三十载,半树是孙枝。
这首诗是作者在房山佛寺中见到一株老梅树而产生的感慨。老梅树的香气和竹林的风一样清新,没有任何尘世的污染和杂尘,给人一种高雅清新的感觉。它生长在野外,枝干疏朗有致,姿态优美,显示出一种纯朴、恬淡的天然之美。从这棵老梅树上,作者联想到那些遁迹山林、幽居寺院的老诗人学者,他们品行高洁,清廉自守,而今白发苍苍,回首平生,抚今思古,不禁感慨万端。藓石斑驳的树身上,似乎还依稀可见龙的鳞片,在幽僻的环境中吸引来无数的蜜蜂和蛀虫。这些昆虫不时地垂下自己的身体,轻轻地沾上一些散发出清香的梅片,尝尝梅子的滋味如何。
但是佛家典籍的房山,却已经有三十年没有客人来过了。那棵古梅树自然生长着许多年轻的后代。整株梅树虽然已经衰老不堪,但仍然可以想见它年轻的时候是何等的枝繁叶茂和生机盎然。
这首诗是作者触景生情之作。作者看到一株老梅树,自然想到那些隐居山林、幽居寺院的老诗人学者。因此作者在诗中以老梅自喻,表达了诗人在世途上已经衰老不堪的心情;同时寄托了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和对逝去岁月的感慨。诗中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动人,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现代文译文,希望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在道书记房中,我看到了一株古老的梅树。它散发着竹风般清新的香气,无尘杂之污,显得格外优雅。我怜爱它新长的白发,又想起了旧时在这里题写的诗句。藓石上带着龙鳞般的痕迹,蜜蜂和蠹虫偶尔会沾上它垂下的花粉。这里已经三十年没有人来过了,但它的一颗半树仍然枝繁叶茂,展现出生机盎然的气息。我想起了那些曾经隐居山林、幽居寺院的老诗人学者们,他们的品行高洁、清廉自守,而今都已经衰老不堪了。但他们在这里留下的足迹和诗篇依然在我心中激荡。那些回忆如梦一般美好而深沉,使我更加珍视这份从老梅树中领悟到的生活哲学。如今我已步入老年,但我仍然希望能够保持内心的坚韧和清新,如同这株古梅树一样常青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