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高峰庵》宋吕希纯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吕希纯

《高峰庵》原文

予尝登高峰,近瞰碧溪坞。

老松如卧龙,夹道忽腾翥。

危梯过百折,直下看云雨。

善导有遗踪,十佛从口吐。

岁久缺其三,尘埃谁复数。

佛寿倘能读,佛像谅可补。

绕山行道迹,会转坦无阻。

中休有磐石,蔽日多林莽。

安得德山流,来为此峰主。

结茅孤顶上,端坐诃佛祖。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您的要求,对这首诗进行的赏析和译文:

《高峰庵》赏析:

这是吕希纯在游览高峰庵后所写的一首诗。高峰庵,可能是一个隐藏在深山中的小庙,只有经过艰难的攀爬才能到达。诗中描绘了高峰庵周围的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座小庙的敬仰之情。

首句“予尝登高峰,近瞰碧溪坞”,诗人描述了自己曾经登上高峰,俯瞰下面的碧绿溪谷,展现出一种高远的视角和宏大的视野。

“老松如卧龙,夹道忽腾翥”,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将古老松树比作横卧的龙,仿佛在道路两旁突然腾飞。这不仅描绘了松树的形态,也表现了高峰庵周围的自然环境。

接下来的“危梯过百折,直下看云雨”,描绘了通往高峰庵的艰难路径,需要经过百折才能到达,而到达后可以俯瞰云雨。这里的“云雨”既指实景,也暗喻人生的起伏和变幻。

“善导有遗踪,十佛从口吐。”这里的“善导”是一个佛教名词,善导即导归净土,就是引导众生归向西方净土。这里的“十佛”可能是指小庙中的十尊佛像,或者代表了佛教的十地。这句诗描绘了小庙的历史和信仰的传承。

然而,“岁久缺其三,尘埃谁复数。”岁月流逝,小庙中有些佛像损毁,尘土堆积,无人再去计数。这不仅描绘了小庙的现状,也传达了诗人对信仰的尊重和敬仰。

最后,“绕山行道迹,会转坦无阻。”诗人描述了环绕山间的道路痕迹,这些痕迹可能代表着过去的行者们曾经走过的路。而现在这些路已经变得平坦无阻。这可能是对未来的一种期望,希望这些道路能够一直保持畅通无阻。

整首诗充满了对高峰庵的敬仰和对信仰的尊重。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历史和信仰的尊重,以及对未来和平坦之路的期待。这些情感通过诗人的笔触得以传达给读者,引发我们对信仰、历史和自然的思考。

译文:

我曾经登上高峰之巅,俯瞰碧绿的溪谷深处。古老的松树蜿蜒如卧龙,在山路两侧跃然耸立。蜿蜒曲折的梯道穿越百转千回,直通下方云雨漫漫之处。

善导法师的遗迹尚在,十尊佛像从口中吐露出来。只是岁月无情,如今仅余七成,尘埃满布无人问津。但愿佛祖能够长存世间,让那些残缺的佛像得以修复。

我沿着山路前行,路上的脚印似乎在指引我走向一条平坦无阻的道路。中途有块巨石休息,茂密的树林遮挡了阳光。我希望有德山流在此隐居,成为这座高峰的主宰。

在山顶上搭建茅屋独居,安然端坐呵责佛祖。如此便能守护这座高峰庵,让信仰永存世间。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