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黄公度
丘壑性所乐,诗书老自娱。
谭惟听两部,贫不种千奴。
岁月柯间蚁,功名水上凫。
平生五车读,留得付诸孤。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挽十一伯奉议 其二
宋 黄公度
丘壑性所乐,诗书老自娱。 谭惟两部耳,贫不种千奴。 岁月柯间蚁,功名水上凫。 平生五车读,留得付诸孤。
这是一首追悼诗。作者在写作此诗时,可能正在书房里翻阅亡友的遗书。所以一开头就坦率地承认自己最喜爱山林泉石,喜爱读书作诗,这是他唯一的爱好。而现在,友人却离他而去了。由于这一对比,悲怀弥增十倍。一个友人常有田产奴仆,所以饶富资财;但此公“生平五车读”,不喜欢田宅产业,无子承继,只有少数几个“孤”孙子依靠他,其晚景甚为凄凉。第三句不言其愁苦而悲怀自见。第四句与杜甫《登高》诗的“百年多病独登台”句有异曲同工之妙。但黄公度并没有沉溺于个人哀怨之中,而是把悲怀转向社会人生。第五、六句是作者对友人的谆谆嘱勉:岁月如梭,人生无常,建功立业虚无缥缈,要多学两部书。“听”字读之令人惊:世事炎凉,“两部”听得仔细详尽。交待这样妥贴熨帖。“听两部耳”,遣词凝炼、匠心独运;含着深刻的意味。收篇再次把慰勉之意委婉抒出。虽然人亡了,但友人生前留下的读书种子是有的;“孤”尚可传业,亦足以告慰亡友于九泉之下了。
这首诗语言平实易懂,但寄寓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哀思和充分肯定。诗人早年因反对朝廷投降金人,被政敌诬陷罢官家居,“志行修饬”,能交结贤士。他在江淮间有文名,十一伯奉议又是朝廷大臣,“素所欢洽”。死后诗人才感到怅然若失,“生平五车读”,也就留给“孤”孙了结残生了。以“读”维系亡友灵魂于不死,构思巧妙。
现代文译文:
我天性喜欢山林泉石, 老了仍然以读书作诗为乐。 谈论古今只听你娓娓而谈两部史事, 你从不经营家产奴仆众多。 岁月如梭你像树上的蚂蚁一样忙碌, 功名利禄你如过眼烟云无所谓有得与失与没有得到的欢喜一样自然洒脱和畅快淋漓。 生前你虽积学甚富,“满腹珠玑”似五车难穷尽(或者不知沧海桑田后的仓库还能存留下几多书)只等老来箕畴赠送给了孙子作为纪念罢了或是一个值得他人崇敬学习的文献世家。 这一切都要留给“孤孙”和儿子了结我终身宿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