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黄公度
面势揖孤峙,交柯藏伯劳。
日临公馆寂,人与此轩高。
对酒屡中圣,题诗应仆骚。
乔林思旧隐,咫尺听风号。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黄公度《和南安余宰题翠阴亭致爽轩二首 其二》这首诗以景入情,从亭子的“面势”写到亭内的感受,并由此联想到过去的生活,抒发了深厚的感情。
首联“面势揖孤峙,交柯藏伯劳。”这两句描绘亭子的“面势”,写得十分形象生动。它仿佛把我们带到一座孤亭之前,展眼望去,只见亭子背倚青山,面临清流,独耸于旷野之上,小丘之巅。四周静溢的空气里弥漫着花草的香气,再加上树丛间偶尔传来几声伯劳的欢歌,整个亭子显得格外幽静。“揖”字很有分量,表现出一种亲切、友好的气氛。
颔联“日临公馆寂,人与此轩高。”进一步从亭内的人的感受来写这座翠阴亭的高爽。太阳光静静地照临公馆,人站在翠阴亭内,则更觉清静幽雅。这两句又烘托出一种恬静安逸的气氛。
颈联“对酒屡中圣,题诗应仆骚。”是作者对友人的赞赏。上句用典。孔子曾说过:“觚不觚,期不(半角)尚酌也。”意思是说:社会风气改变了,觚(古代盛酒的器具)也不像觚了,如果你还是按老规矩斟酒的话,别人势必讥笑你。《论语·公冶长》又记载:“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宁武子身处乱世,不随波逐流,洁身远害,称颂这样的人当世也不多见。“中圣”是借酒避乱的行为,暗指世风日下的意思。作者赞美友人跟宁武子一样“中圣”而不随波逐流,反映出他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和伤感。“对酒”说明此刻正饮酒;“屡中圣”说明已不是一次两次了。作者由自己飘泊无定的生涯而联想到宁武子,自然发出感慨。友人则劝慰他不必多忧,此轩中人思虑过深,每遇良辰美景即举酒高歌以致圣之时亦之中过,正如此轩命名之意,胜过一般的群公楼阁!以造语奇峭动人。作者将称颂友人的辞章写得婉转含蓄而又富有情趣。
尾联“乔林思旧隐,咫尺听风号。”这两句表面意思是说:乔木森森的翠阴亭畔,让人怀念过去幽美的居处;可惜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咫尺风波生”,现在只得闻风长啸罢了!借景抒情而又格调高雅。
全诗用语新奇而富有表现力。尤其尾联堪称神来之笔。全文语言飘逸而富含蕴藉,情韵悠长。虽然不免带有一些感伤的色彩,但总的说来风格是明快的。
现代译文: 亭子背倚孤峰屹立,树枝交错遮蔽伯劳飞翔。太阳光照公家馆舍多么寂静,人在此亭觉得心胸格外高敞。欢饮美酒屡次遇圣时之典,吟诗题句应知仰慕骚客才情。乔木森森想到旧日幽雅居处,只可惜风声萧萧就在咫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