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黄公度
刺桐城边桐叶飞,刺桐城外行人稀。
客来别我有所适,问客此去何当归。
林卿妙龄才秀发,胸中万卷涌溟渤。
家声合沓盖九州,里第嶙峋表双阙。
劫来试吏天南方,骥絷焉能骋所长。
梅仙脱身东市卒,杜老落笔中书堂。
传道淮壖减豺虎,政须礼乐事明主。
之子轩轩霄汉姿,好向春风刷毛羽。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这首《惜别行送林梅卿赴阙》诗,写得十分感人。黄公度以知贡举召,林梅卿以进土出知汀州宁化县。在临别之际,作者写下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美好祝愿。
首句“刺桐城边桐叶飞”通过描写刺桐城边梧桐叶纷纷飘落的秋景,烘托出惜别时那种凄凉愁苦的气氛。次句“刺桐城外行人稀”又通过行人稀少冷落的景象,进一步烘托自己孤寂难禁的凄凉心境。这两句都是写景,一写城边秋色,一写城外景色,而景中带情,很能见出作者的情思。
三、四两句,由景入情,抒发别情。因为行人将行,故有“客来别我”的情景;又知道行人即将离别本已惆怅,再加上客问的行人此行究竟何日归来,更加深了自己的孤寂凄凉之感。两个问句连用,恰好说明词人左右为难、心烦意乱的情状。这情景令人感动。林梅卿少年才俊、博学多才,又是名门望族,回到南方为官,正是他政治上施展抱负的好时机。但是友人临别却对自己迟迟不得入朝为官感到焦虑不安。“试吏”两句用了两个典故。“林卿妙龄”是赞扬林梅卿年轻有才。“家声”两句,一是叙述林家门庭显赫,世代为官;二是表明林梅卿父辈功勋卓著,为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词人自己久困场屋,仕途无望,此行远别知心好友更是忧思重重。“里第”一句又用一典。“里第”即家宅。因为自己功名未遂而不能在京做官便寄居他乡地作客,“应知渴慕还憔悴”(《高阳台送胡绳伯东归》)是也。“巗鳞”意谓仕宦得志、登龙致远。《庄子》:“产鱼出龙门而上。”此以“巗鳞”喻指远行的朋友。这两句一方面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与羡慕之情,另一方面也流露了对仕途茫茫的怅惘之情。
下片承上片惜别之意而来。“妙龄”二句对友人作一概括。“妙龄”言其年轻有为;“才秀发”,即“才情或才思”(见《楚辞·七谏》),照应下句“骥絷”;“涌溟渤”,形容其学识渊博。“家声合沓”是说门庭显赫,“九州”,极言家声之盛。“里第”“双阙”写京城的豪宅胜地:“合沓”与“表”二字呼应又复强调京华之地极目所见者仅此双阙而已,“峋嶙”,象形词,此处可解释为直立耸峭的样子;后两句笔锋一转:“政须礼乐事明主”。意谓此刻一别正如古时骑马人塞北或者赴官上任为县令之类的时候到了。“事明主”为干谒时对君王的美称,犹如今日说“请将”。(例:“当今皇上事明矣!”《国策赵策三晋灭戎狄》:“不教民战而增吏兵。”今废之矣!临邛力治则民倍焉。吾语汝也!武王入殷郊封微子于宋地制礼乐今不修亡由唐虞三代公卿为礼乐事者亡故矣。(《风俗通》载:宋忠、贾谊在汉文帝时进策文帝见宋忠所对不行礼略赐之一座因言贾谊宜为公卿曰“三代之际仁谊洽于天下故名号附理天人和洽;然而不终,由今以来无百年之闲。”二句当采合)遂卒就道之所往矣。“马迹星驰昼(白居易诗),乌山泪尽行”(柳永词),二者恰当地描绘了青年状元此时此地的情感。尾二句既合照应首句,也表明了自己追求及第与事业辉煌的向往:“君马试而后可鞭。”同朱希真《鹧鸪天·离豫章别同官》词中“若上林赋就,甘栖遁之求”之语一样,流露出欲作一番事业以显露身手的愿望。
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