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江行 其二》明祝允明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祝允明

《江行 其二》原文

丹阳连北固,千里草萋萋。

东去水逾急,北来身渐低。

渔舟长宿火,客枕厌闻鸡。

风景年年是,因无妙句题。

现代文赏析、翻译

江行 其二

明代 祝允明

丹阳连北固,千里草萋萋。

东去水逾急,北来身渐低。

客枕长残梦,江舟实夜栖。

明朝又相遇,更尽一杯鸡。

下面是我为这首诗做的赏析:

祝允明的《江行 其二》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其中既体现出作者闲适恬淡的心情,又蕴含着宦海浮沉的感慨。

“丹阳连北固,千里草萋萋。”丹阳,古称云阳。北固山位于镇江东北,面临长江,三峰相连,其形势险要,是历史上的名胜之地。作者将远处的丹阳山川与近处的北固山相连接,营造出一片广袤无垠的水乡泽国。“千里草萋萋”,运用了草色茂盛、千里连绵的视觉形象和萋萋声响,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水乡的蓬勃生机和气势之宏大。

“东去水逾急,北来身渐低。”随着向东流去的江水,水流越来越急,而自己北上时却感到自己渐渐渺小。“水”是江南水乡的象征,“急”则暗示了自己仕途的坎坷和心情的紧迫感。而“身渐低”,既是写身体随着船只前行逐渐变低的角度变化,又喻示了自己的官职也像船一样逐渐上升。然而,“人生南北多别离”,诗人流露出宦海浮沉、世事沧桑的感慨。

“客枕长残梦,江舟实夜栖。”这两句紧承前三联而来,既描绘出诗人乘船在江上漂泊的情景,又暗示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乡之情。“客”字承上“北来身渐低”而来,“江舟”则照应“水”字,“实夜栖”三字则流露出诗人对家的思念之情。

“风景年年是,因无妙句题。”尾联流露出诗人无可奈何的惆怅和自我宽慰的情感。“风景年年是”,美好的时光终究逝去,而人事多变、宦海沉浮。“妙句题”则无法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只可任凭时光流逝。诗人通过这些看似寻常的景物描写和心理刻画,表现出仕途险恶、人生苦短的主题。然而,“江南好景常在,诗人无需担忧”,诗人表示无论在怎样的逆境中都会保持从容、豁达的态度。这种情绪流露和生活态度对中国传统美学和文化理念具有深远影响。

通过这些分析和理解,我们可以看到这首诗的文学价值不仅在于它的优美的意境和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还在于它所蕴含的深刻的社会和人生哲理。这首诗体现了祝允明作为一个文人的才情和智慧,也反映了明代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变迁和矛盾。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