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施闰章
移棹忽闻莺,芳洲此日晴。
树阴连野阔,山翠入江明。
倚醉亲鱼鸟,行歌答友生。
不知春草色,何与故园情。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侍家叔父同诸公集来凤亭》是清代诗人施闰章的一首诗,描绘了他在一个明媚的春日,与叔父及友人一同来到来凤亭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首句“移棹忽闻莺”,诗人用移棹,即划船,这一动作引出“忽闻莺”,描绘出春日湖面宁静的氛围,同时也为读者带来了鸟鸣声声的生动画面。次句“芳洲此日晴”,诗人来到芳洲,此处阳光明媚,一片生机盎然。一个“晴”字,点明了春天的阳光和煦,万物复苏。
三、四句“树阴连野阔,山翠入江明”,这两句描绘了亭子周围的景色,树荫连绵,延伸到广阔的原野;山间的翠色映入江中,江水仿佛也变得翠绿明亮。这两句以动衬静,进一步突显了环境的宁静与美好。
接着,“倚醉亲鱼鸟”,诗人表达了陶醉于眼前的美好景色的情感,亲近鱼鸟,与它们一同沉浸在春天的欢乐之中。这里运用了拟人手法,将鱼鸟人格化,更加生动形象。
“行歌答友生”,诗人继续欢歌笑语地回应友人的提议或感慨。行歌是边走边歌的意思,在这里也体现了诗人愉快的心情。
最后“不知春草色,何与故园情”,诗人不知道已经到了春天草长莺飞的时候,但这美景似乎与家乡的情景相联系,不由得触动了对故园的思念之情。这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又抒发了对故园的深深思念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故园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故土的眷恋。这种情感交织的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具有深远的艺术感染力。
至于现代文译文,我会尽力将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以现代语言表述出来:
那一天,划着船桨忽然听到莺儿的欢叫, 我来到了这个阳光明媚的芳洲小岛。 树木的阴影延绵到辽阔的原野, 山间的翠色与江水相互映照。
我借着醉意,亲近鱼鸟, 和友人欢歌笑语地回应着彼此。 然而不知道这春天的草地已经翠绿一片, 它与我故园的情景又有什么关联呢?
这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故土的眷恋。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和与友人的欢聚,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激和对故土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交织的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具有深远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