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唐] 胡曾
庙算张良独有余,少年逃难下邳初。
逡巡不进泥中履,争得先生一卷书。
下面是我根据原文所作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在《咏史诗·圯桥》中,胡曾提到了一个脍炙人口的典故,即圯桥三进履的典故。这是刘邦少年时期与张良共同编织的动人故事。在此,诗人胡曾也表达了他对这一故事的理解与评价。
首句“庙算张良独有余”,诗人在此开篇即展示了高远的视野,他将历史的洪流汇聚在张良这一人物形象上,而对其馀诸多因素皆以“庙算”一笔带过,足见其眼光之独到。
次句“少年逃难下邳初”,诗人将目光拉回至故事的发生地——下邳,回到刘邦少年时期。这一转折,使得故事有了具体的背景,也使得人物形象更为立体。
接下来“逡巡不进泥中履”一句,诗人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刻画了刘邦少年时期的困窘与落魄。而“争得先生一卷书”一句,诗人借此提出了对张良的评价:张良虽然身处困境,却能坚守原则,不愿以权宜之计图谋苟安,这反映出他高尚的人格和卓越的才智。这一评价在诗句中体现为一句反问,更显深沉有力。
总结来说,《咏史诗·圯桥》是一首独具视角的诗歌,诗人通过生动的描述和深沉的提问,展现了张良高尚的人格和卓越的才智,也表达了他对历史人物的独特理解和评价。同时,诗中通过对刘邦少年时期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