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徐玑
处已先能俭,为官易得清。
长卿诗最好,叔度德难名。
归旐郴江远,新坟秀岭平。
松楸本相望,惆怅不堪情。
下面是我根据要求赏析这首诗:
翁通判通挽词
宋 徐玑
处已先能俭,为官易得清。 长卿诗最好,叔度德难名。 归旐郴江远,新坟秀岭平。 松楸本相望,惆怅不堪情。
徐玑的这首《翁通判通挽词》,既体现了作者与友人的深厚友情,又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社会风气。全词清雅高古,自有一种韵味。
首句“处已先能俭”是讲为人处世要具备多种条件,其中之一便是“俭”。“俭”在这里不只是勤俭节约,更主要的是要安于清贫、不炫不夸,即人淡如菊之雅格。封建士大夫们的这种道德观念在宋代理学家们的大力宣扬下,当时已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在某些特殊场合,甚至成为律己修身的一种重要规范。次句“为官易得清”的“易”字很有份量。“清”指为官清廉、不贪赃枉法。在封建社会里,贪官污吏是大量而普遍的,而徐玑却认为只要具备了“俭”的条件,做官就不难做到清廉。当然,这并非是解决根本问题的办法,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且封建士大夫们在居官时不忘清贫之本色,历来为人们所传扬、赞颂者很多。如颜回的安贫乐道,疏广的知足不辱等,但都是单强调这方面的另一极端──“俭”。此词一反常态,并肯定其“清”,为论尤为新颖、独到。三、四句承上启下,由俭而清又及友人的品格而外转入对其业绩的赞颂和哀悼。“长卿”典出扬雄,《南史》以为其人对已名不为位行高耻之吏洁身自好所忌忿”。而在徐玑词里只有彬彬之雅志和高古之气;“叔度”谓东汉开国高官袁安琪弟袁倚(又名叔度)字巨卿者,待客宽厚恭谦有礼。词中称友人长卿诗最好、叔度德难名且其名可传矣!礼贤下士,务实行之美德又当另列于德行之表。“好”、“难”、“可”三字看似平淡却十分传神:既赞颂了友人品德之美又表达了对友人业绩的瞻仰之情。
下阕由挽词而及友人家国情怀。“归旐郴江远”句说明友人已归隐家乡。“旐”,即旗幡之类,古代送丧所用的绘有死者姓名的招魂幡。“远”、“平”二字寓情于景,表达出词作者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新坟秀岭平”字面是写坟地位置,言其环境之美,实际暗寓着作者对友人生前德业之誉赞已登鬼录后的墓地也如此之秀美至极不胜哀惋情之深。其功业常新之颂称实已移情于死者埋氏之日佳善可比生人之名节存矣。如果说首阕多处用了雅语字迹单调刻板非以联想拓展的手法寻不出独立见解之路,后半句却在叹喟往哲、愧惜同时自我彰明(感叹人家《就是由于在这种主观相对论的思想之下虚诞懒惰不行少达的事也是会出现的呀),中晚唐许浑:“昔日茱萸一握手 ,闻歌大笑生驹隙”,显然是自己破空独倡继而落实其中纵淡看诗词失心乡 日永惊呼识燕 欹颓晋老褐号诚腰率南山完节传于今等句之上的警句了。
结尾二句:“松楸本相望,惆怅不堪情。”词情至此更进一层。“松楸”是古人常在墓地所植的一种树木,这里代指墓地。“相望”二字寄寓着词人对友人的无限思念之情。然而生者与死者的相望在今只有在梦中才能实现了。一个“梦”字多少让人无限惆怅、哀惋、感伤、无奈啊!这也是词旨所在所在亦即词作者作此词的本意所在吧!如此来看全词围绕一个“清”字写尽徐公为人、行事及至末了总绾坟地之景劝慰劝梦之中全词流荡一气细品之下境界悠远自与浮光掠影浅唱低吟者大径相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