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复过二首其一》宋苏泂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苏泂

《复过二首其一》原文

西风奕奕细吟商,客枕凄然一夜凉。

吟尽苹花浑可事,少留荷叶盖鸳鸯。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此为“西窗感秋”之作,着重以物拟人、事景交融的细腻笔法传达内心秋思的意味。作者描绘了两幅落寞清婉“残荷叶缺苇,美人望秋坟”的画面后,虽然有一阵清风偶尔穿进旅窗一隙凉,而有:“谁知目前客里过,整就香篝人不来。”一夜的无眠中思意太多闲晃;“忘被得叶寒威歛。”劝以鬓白的夙忧凌早寒“湘竹兼应不朽肌痕。馀酌枫根?”较紧要的疑问一直甩至晓还不成计;都为他本来此时沉渺浩怀不能着口处。

然而诗人毕竟才情洋溢,又何妨借物写怀,将那“翠被成尘玉有香”的遗韵,化作自己秋夜吟风之声。于是吟出了这首“西风奕奕细吟商”的诗句。

首句写秋风飒飒,吹彻枕边,其声如乐府之商调悲歌,凄然动人。诗人客中夜半,吟风而思归。次句写凄然之状已现,秋风又将枕上凄然之感吹入夜空,带起一片凄凉之意。两句中一“凄然”,一“凉”,其意关合风雨以承上文“西风”,其意揣想苏辙行踪以明点下文“复过”。这一句由景入情,既可见诗人离别时的伤感,也可体味诗人在经年未归时乡思的严重。

然而此诗情至深处诗人并没以怨责的口吻说自己有多忙,只因夜半醒来听到窗外秋风凄紧,便起意去吟咏苹花之美以自乐。“吟尽苹花浑可事”一句似即写苏辙《水龙吟》“人生得长为菊,花前痛饮从头数”诗意。苹花即芦花。芦花在秋风中独放之洁美当人惹人情思也,“又入春风锦作家书可堪读”。叶梦得就说,“凭高心在孤帆里”,诗中的芦花之美也可以助成此怀。“荷叶冷飕如霜井。”歇拍使去四句急转:又是回首不好再加长久联想之处;“一年凋零少吾意”,那是从往事忆及现实。这四句不写情而情见言外,自有一种曲折之妙。“自笑安能比荷叶盖鸳鸯。”不如忘记思忆及之竟至于藕断丝连。前路茫茫惟有秉烛夜游、尽情玩味那眼前的芦花飘散及其美好的传统含义—覆盖了一泓碧水面的浪漫幻景,“相思竟如寒鸿泊晓溪中失听”——让我们拥有重新择地的恋歌旋律之美把那条自古的路高高再淹盖今重、长途空阻的主题否定或者包裹远投的无着笔心扩散了一个心中万事窗中鹄的空间出乍悬衬,一片迷蒙和混沌!诗人想重温往事(那是怎样一些甜酸苦辣),并对自己再次离家出走、客中劳顿、荒疏了亲友音信表示出愧疚之情(其实他也深知其中原委),但又自我宽解,笑慰前事都已成空——那些都如飞霜晓梦一闪即逝了。

诗的中间四句由怀归而忆念亲朋、追忆往事、自我宽解等意层层推进,波澜起伏。最后两句则笔锋一转,由人世间纷纷扰扰的情感纠葛而发出对人生无常的慨叹。

全诗语言清丽自然,情感真挚动人。诗人通过芦花飘飞这一物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以景为主情,情寓景中,在自然流露中见出真意。在遣词造句方面,这首诗也十分考究,如“西风”、“细吟商”、“浑可事”、“少留”、“盖”、“冷飕”、“失听”等词句,既准确传神又自然熨贴。这些细节的描写都使整首诗洋溢着一种真切之美。

在思归之情和物是人非之慨交织之中透出一种悲凉的况味和人生无常的感叹。这就是对“吟尽苹花浑可事,少留荷叶盖鸳鸯。”所蕴藏的情思的最直观也是最好的理解。“以身范危机,从古人处生还,”他的惆怅与其说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