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闻诸君不裹粮游山暮归清坐静林僧居相与乐以忘饥仆老病独在见遗辱君瑞示诗盛道僧居梅竹之赏辄次韵奉答》宋毛滂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毛滂

《闻诸君不裹粮游山暮归清坐静林僧居相与乐以忘饥仆老病独在见遗辱君瑞示诗盛道僧居梅竹之赏辄次韵奉答》原文

禅房何许最清深,庾岭梅边晋竹林。

饷客好山胜挈榼,遗予病骨任支琴。

应餐秀色咽溪茗,想待暗香来水沉。

何似拍浮从我醉,夜船藉月碧千寻。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闻诸君不裹粮游山暮归清坐静林僧居相与乐以忘饥仆老病独在见遗辱君瑞示诗盛道僧居梅竹之赏辄次韵奉答

禅房何许最清深,庾岭梅边晋竹林。 饷客好山胜挈榼,遗予病骨任支琴。 应餐秀色咽溪茗,想待暗香来水沉。 何似拍浮从我醉,夜船藉月碧千寻。

首联“禅房何许最清深,庾岭梅边晋竹林”中,诗人描绘了一幅清幽的禅房景色,这是在庾岭(今广东岭南一带)的梅林旁的禅房,与晋朝竹林(位于现今浙江绍兴)相映成趣。这里的“清深”二字恰到好处地描绘了禅房的静谧与深远。颔联“饷客好山胜挈榼,遗予病骨任支琴”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因年老有病只能勉为其难的形象,“病骨任支琴”此成语将形容带人难以弹琴的情况下:腹有诗书气自华 ,博览群书那总是事者健康那是向之前体现像隔香推月在眼说的或者是不断很有举止才算谁惹地载物之器,但是“病骨任支琴”则更加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年老体衰的形象。颈联“应餐秀色咽溪茗,想待暗香来水沉。”描绘了诗人用清秀的山色来充饥,用幽香的水沉来提神。这一联中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用山色溪茗和暗香水沉来应对生活的困顿与山林之景,透露出一种怡然自得的心境。尾联“何似拍浮从我醉,夜船藉月碧千寻。”直接点出了诗人游山玩水的愉快心境,夜晚乘坐小船,借助月色寻遍清幽的竹林。表达出一种对山水的热爱和愉悦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清幽的禅房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年老病骨的形象和悠然自得的山林之景,表达了诗人对山水之美的热爱和向往自然生活的愉快之情。整首诗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现代文译文:

朋友们不携带干粮游览山间,直到傍晚才回家。我独自坐在清静的林中,看到僧人相聚而乐,忘记了饥饿。我年老体弱独自一人,朋友们留下诗句并赠予我,描述了僧人所居的梅竹之景,我按照原意进行创作并奉答。

那禅房在何处最是清幽深邃?就在庾岭的梅林旁与晋朝的竹林相映成趣。我像古代贤士款待客人一样,用好山美景招待朋友,胜过携带酒器;让我这个有病之躯支撑着弹琴,勉为其难。我利用山色充饥,用幽香的水沉提神。朋友们等待着梅花盛开时再来这里聚会畅谈,到时候泡一壶上等香茶品尝那甘醇的香气该是多么美好的时光!不如随我们一醉方休,夜幕降临时乘船借着月光探寻这如画的风景,直至碧水千寻。整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了悠然自得之情和对山水之美的热爱之情的诗作。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