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毛滂
柳外东风旗影转,身远鸣珂心想见。碧瓦朱楼不夜城,走马插花春一片。锦靴玉带簇金鞍,回雪惊鸿都转旋。我书细字对短檠,尚未尽灯昏月窥研。那知研节有七盘,但课旧书须百遍。病骨烦招愧后车,新诗乞与书团扇。明年相望孢侯乡,犹共碧霄端正面。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在宋代词人中,毛滂与曹组(字子方)的交往频繁。从词人所表现出两人的友谊深厚这一点看,毛滂是略逊于苏轼的。虽然他没有像苏轼那样将酒筹当作联谊的媒介,或写长篇寄情之作,但诗来诗往、词来词往,也算写出了深挚的友情。他的《惜分飞》便是最为知己者而作,而且境界清空。虽然不能说他只有知己之交,但知己似乎是他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曹组有诗向毛滂发出了观灯的邀请,毛滂随即写诗相和。上片写惜别之后的再会,设想对方在柳外等自己的情景。“东风旗影转”是说风吹动柳树的摇摆,映出对方的身影,一个“转”字表明观察者距离遥远。如此写并非信口开合,而是基于朋友之间的熟悉与亲密。下一句写自己的心事:“身远鸣珂心想见”,这里用了比喻与借代。“鸣珂”原指代马,此处代指自己。古代马匹身上有装饰,形如玉珂,所以叫作“珂”。按离别时近的一方会因为对方的想念而身体不由自主地转向对方所在的方向,这个规律也叫“心想见”。这是人在恋爱中常有的现象,运用这个规律,可以增强诗句的表现力。接着写对方身着盛装、骑马花枝招展地来寻访自己时的情景:“碧瓦朱楼不夜城,走马插花春一片。”
这两句没有出韵。“锦靴玉带”二句是描绘对方的外在形象与服饰装束。“簇”字用得准确传神,描绘出华丽热闹的场面。“回雪惊鸿都转旋”两句化用古人描绘舞姿的典故。“走马”句写出双方的接近,“我书细字对短檠”写相聚的环境,点明自己的职业。“灯昏月窥研”一句表现了自己“灯下读书”的乐趣。
下片“病骨烦招愧后车”,仍是设想对方来访时的情景。“病骨”指自己患有消渴病。“烦招”是说因不能亲自去接应而感到烦恼。“后车”指曹组的随从车辆。这句的意思是:我因病不能去迎接你,真是有愧于你的车马。因而也就引出了“新诗乞与书团扇”的请求。“乞与”即要与的意思。“书团扇”本指以花木兰式的少女入梦的故事。本处是借以表达清词丽句的意思。“新诗”云云四句造语艳丽。好句频出并短词化小题目的作法与张先的长调工丽多彩的境界接近或可以说是受到张先的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词风的延续与承传。“嫩凉生”、“开绣帘”、“细风”“皓月”等等既给人美的享受又暗示出女主人公有着丰富的文化素养。虽然对情人的体贴与回报并不是容易做到的事情,但在这一点上毛滂刻画出的主人公形象是很值得称道的。这首词不仅题为“对雪”,通篇也没有离开对雪这一背景。这虽不像春词那样明丽娇秀却显得清旷秀美而富有诗意。
现代文译文:
柳树之外,东风轻拂,你的身影随着旗影转了个方向。虽然相隔甚远,听到你的马蹄声,我就知道是你来了。那朱红碧瓦的楼阁不夜城中,你骑马花枝招展地走来,一片春意盎然。你身穿锦靴玉带簇拥着金鞍,走起路来回雪惊鸿都转着旋儿。我手持细字毛笔对着短檠灯火夜读,灯光昏沉月亮窥视着我的砚台。哪里知道研节有七盘呢?只按旧书必须读百遍的功课去做。病体被友人的来访所烦扰有些愧疚,新诗如能乞与我,我当把它写在团扇之上。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将在孢侯乡见面,还将在碧霄之下正面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