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调笑/调笑令》宋毛滂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毛滂

《调笑/调笑令》原文

城月。冷罗袜。郎睡不知鸾帐揭。香凄翠被灯明灭。花困钗横时节。河桥杨柳催行色。愁黛有人描得。

现代文赏析、翻译

《调笑令·城月》赏析

月光洒落在古城的城墙上,夜色中看那女子的罗袜,心爱的人儿沉睡不醒,那华丽的床帐已被掀起。香气弥漫在寂静的室内,一盏孤灯在翠绿的锦被上闪烁。她倦倦地醒来,钗环斜坠,显得如此无精打采。春天是最让行人为之断肠的时节。转眼桥畔的柳树枝上已是新条翠绿。桥那边将离人送去的人,蹙起的眉头也恰恰证明了送行场景中不忍分舍的情感!此景心中苦最难述,和两边的相劝都有约定约无意相同可以相符。 这是一曲明写送别实为欢聚之后的惜别小词,新奇绝妙。古代文人的艺术生涯有时不免有迁徙奔波之时,或许独居在江浙一带的这种民居小镇地方之南村村之间 ,这些是人之常情! 因此有一作者化用了这两个故乡女子的分手之作流传了下来 实在是宝贵 ,个人水平有限,只能写出这些了。

译文:

城墙上圆圆的月儿啊,你洒下清辉一片皎洁。郎君啊,你甜睡在华美的床上,却全然不知。那绣着鸾鸟的帐子已被掀起。香炉里青烟袅袅,孤灯忽明忽暗。满室生香的翠绿的锦被上,鸾帐之中,你倦倦地睡去。就像那花儿困了,无力地低垂;钗环斜坠,显出无限的凄迷。催人的河桥杨柳又长出了新枝条,正是柳绿花红的暮春时节。也正是离别的季节。你那苍白的愁眉定有人描画得如此纤细。

鉴赏:

起首两句写夜深人静时月宫的观感,突出一个“冷”字。“城月”交代时间,“冷罗袜” 突出寒意侵人,心爱的人儿沉睡不醒。写人物的形象贴切而传神。一“冷”一“寒”,道出了人物的内心凄清、悲凉的感情。“郎睡不知鸾帐揭”一句 ,把男女主人公的分离之苦表现出来。“鸾帐揭”,说明两人本应鸾凤和鸣,男主人公却无故地被抛在孤寂的床上 。字里行间隐含着双方的不幸。一个“揭”字,又把男主人公在被中独自寒冷的情形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香凄翠被灯明灭”一句中的“香”字紧扣首句中的“罗袜”,也暗示了男女主人公已经分离。“灯明灭”既指灯烛光忽明忽暗,也暗示了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像残灯一样即将熄灭。“花困钗横时节”,说明窗外已到了杨柳飘飞、百花凋零的时节。下片则暗示双方离别的悲凉、无奈。“河桥杨柳催行色”一句以景起兴,既暗示了男女主人公不得长聚的原因,又点明了离别的地点——河桥。男女主人公折柳送别,“柳”字谐音双关出“留”的意思。这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手法了。但这句也没有落实是谁在那里“催”别。细细辨之 ,可能是男方不愿分开,“催”得凄惨动人;也可能是女方无力面对一次短聚又要分赴前程。“愁黛有人描得”,回应起句的“城月”。此刻在双方孤寂之中,“月”是一个永恒的象征;“愁”是双方共同的感受,“有人描得”四字也暗示了这愁绪是因对方而起 。“愁黛”二字用拟人手法 ,把男女主人公离别的愁绪表现得生动形象 。此词写离情时采用了双线结构:一条是城月、鸾帐、翠被、杨柳等景物暗含的离情;一条是刻画女主人公内心世界展开的相思之情。在语言方面 :运用白描手法,写景清新自然 ,表达了词人对现实和人民大众生活的细致观察; 抒情质朴真切, 自然而然地把读者引入艺术境界 。 真不愧为古代人民的优秀文学作品 。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