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晁公溯
故乡乔木莫知年,闻道端居似玉川。
勿谓鲁侯吾不遇,试言卫政子奚先。
传家学问三冬足,插架文书四库全。
颇复因君怀柱史,当时高会有群贤。
下面是我根据要求所作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晁公溯这首诗是对友人程愿以诗作的赞美与欣赏。首联写程愿以在故乡时那高耸入云的乔木旁长大,岁月不详,无从考证。听说他现在在京城的居所生活,颇似唐代诗人卢仝端居深居,过着清苦而自足的生活。“莫知年”不仅是指作者不能记得年龄,更重要的是象征作者悠然自得,对于年龄毫不在意的心境。“端居”呼应前面提到的“深居”,极言其在京居住的闲适生活,诗句描述简净而生活场景生动跃然纸上,似一幅动静交错的宋人画卷。
颔联似乎含有无限世事变乱的人事代谢,诗歌像洪钟大鼓一样敲响了时代的强音,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勿谓鲁侯吾不遇”运用了典故,表达了作者对未遇明主的愤懑之情。鲁侯,指鲁国之君。春秋时,孔子曾周游列国,但并未受到重用。此处作者借用鲁侯遇孔子这一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为国为民尽心尽力的愿望。“试言卫政子奚先”可能说的是历史人物卫灵公与大臣遽伯玉的故事,或许暗含作者在政治上见用于时的理想与期待。“勿谓”“试言”,都是表示不愿隐默回避的决绝态度。此联由“故乡”说到“京城”,由眼前的友人想到当年的自己,意境辽阔。
颈联是知已间的相互慰勉,晁公溯与程愿以都有着丰厚的学问根基。如同许多文人的书房一样,“家学传吾”、“学问三冬”,颇富励志意味。典籍汗牛充栋,“四库全书”占去书架几无空隙之处。知书达理的朋友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彼其望贤见友,而友又先已立身名”,可谓前后相应相劝之雅。颈联描绘出二人在学业上的互相砥砺,友情的相互劝勉在此被诗意地表现出来。
尾联中的“柱史”,即指司马迁,典出《史记》。“群贤”应包括友人程愿以在内。友人以诗见示,颇能引发作者的共鸣,作者借回复友人的机会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和对友人的深深赞美之意。
现代译文如下:
在那故乡高耸的树木之上生长,岁月无从考证。听说你深居简出的生活似玉川子一般清苦自足。不要说鲁国的君主我没有遇到知音,试着谈论一下卫国的政事你为何要先行先试。你我虽为儒生但却通今博古已读三冬有馀,(架上的书籍如同四库全书一般渊博广博)恰似相互倚依的大树使人格外思君。因为尊敬君子的为人与你宏篇雅辞不禁生发出无限怀抱犹如崇仰柱史太史公的心情一般难抑激情满怀。在那群贤毕至的宴会上与友人相会谈笑风生情态举止怡然自得多么风流潇洒。
此诗赏析至此结束,希望能对您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