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雁》宋白玉蟾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白玉蟾

《雁》原文

嘹唳畴尔怜,凄凉去何渺。

宁无稻粱谋,岂是江湖小。

昆仲畏弓矰,奴儓失昏晓。

关山夜月寒,风雨秋天杳。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按照要求写的赏析,希望您能喜欢:

宋 白玉蟾

嘹唳畴尔怜,凄凉去何渺。 宁无稻粱谋,岂是江湖小。 昆仲畏弓矰,奴儓失昏晓。 关山夜月寒,风雨秋天杳。

白玉蟾的《雁》是一首富有深意的咏物诗。雁是诗人笔下富有感情的载体,它寄寓了诗人对世态炎凉、人生命运的深深感叹。

首联“嘹唳畴尔怜”,一语道尽雁儿的凄苦之情。在广袤的田野上,雁群为了生存而长途跋涉,发出嘹亮的叫声,然而诗人听在耳中,却感到无比的怜悯与同情。“嘹唳”二字用得极妙,它既有雁叫之声,也有内心怜悯之情的双重涵义,非常传神。然而怜悯之情又何尝不是一种自私、一种偏见和浅薄呢?从此后二句可看出一丝人世的觉悟。凄凉去何渺,点出了迁徙觅食求生存的主题。为了生存而离别故土,长途跋涉在辽阔的天空中,人道中的“人生几何乐”,尽显苍凉之感。虽然不免有人为功利之心驱使的责任,但是就迁徙而给生活带来的困苦与痛楚的角度来说,人也是应该自省的。这一联将诗人的这种认识和心情表现得相当深刻。

颔联两句承上启下,从雁群的生存而反思人类的世态炎凉。“宁无稻粱谋”,人们为了生存而奔波劳碌,这种奔波和劳动为了生存吗?不过是名利的追逐罢了。用稻粱求得生活的果腹与那些舍死求名利的君子的人生目的是一致的。说“宁无”并不是指雁为满足果腹不惜劳苦的真情流露,“鱼盐药饵”(杜牧《登九峰楼诗》)显然对世人对望气一样富有一定的感慨的,“稻粱谋”,侧面昭示了对追逐功利的人们真切的不屑。“岂是江湖小”?且把蓬间小雀误作比翼长空的伴侣啊,你在阴暗卑俗的现实环境中孕育的生命如此为它们的美丽天真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稻粱谋”从反面看尽人间的贪念、自私,“江湖小”更从正反两方面告诫世人为非作秀的可笑与幼稚。“岂是江湖小”亦兼示众生之舟更适宜广袤的天空(辽阔天空尽管寥廓也无忌爱恨情仇)有见识的人们自会引以为戒吧!这里正面说明,尽管江湖能够包容一只燕雀苟安于一时,但是不能提供终生无忧的长久之所。“江湖小”如镜花水月般的生命与爱情的世界根本无法长久地留驻美好。“宁无稻粱谋”显示了人生的一种苍凉之感,“岂是江湖小”则将这种苍凉提升到了对人生、对世态的一种深刻的认识和反思。

颈联“昆仲畏弓矰”,由雁及人,由雁想及人类社会的一些群体和团体,“畏弓矰”如闻害怕弓箭暗算的狼群犹抱吴天的啼泣之声,“畏”既表明一种明哲保身的处世态度,亦含几分酸楚的人世悲哀。生存斗争本就如此惨烈,“畏弓矰”无非是为了在生存斗争中更好地生存下去罢了。只是人世间的人们常常把太多的精力消耗在争权夺利之中,到头来为了那虚无缥缈的名利反而失去了许多宝贵的东西。“奴儓失昏晓”,正是以“昆仲”的失却“昏晓”为代价换来了君子的荣华富贵!正是由于人世的种种险恶与祸患常常使人痛彻肺腑,才使人们对未来感到绝望。诗人在这里正抒发了这种深刻的悲哀之情。同时它又启示人们不要去效法那些背弃人性背离真善的奴颜婢膝之徒,要认清生活的本质,要明哲保身地生活下去。

尾联“关山夜月寒,风雨秋天杳。”以景语作结,关山、夜月、秋风、秋雨等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凄清冷寂的景象。在诗人的笔下,雁的生活是那么令人羡慕啊!只有脱离了人世的种种烦恼与忧患的雁才能有这样清静的生活与美丽的家园。“关山夜月寒”是一种遥远的、朦胧的世外之境,“风雨秋天杳”则流露了对尘世的苦难与祸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