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观鱼歌》宋白玉蟾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白玉蟾

《观鱼歌》原文

君不见东海有鲤钓不上,冯夷翻江春浩荡。渔者归舟载月明,一声雷震桃花浪。又不见北溟有鲲能吞舟,浪屋涛山相拍浮。忽朝击水三千里,九万扶摇吴叶秋。道人放浪游太乙,一泓寒玉浸春碧。十太晴波何净明,百尾巨鱼自跳踯。锦鳞铁鬣红玉鬐,珠齿冰腮紫金脊。绿玻瓈里飞璚梭,碧琉璃中掷金尺。吾疑汉室曾漏网,否则禹门曾点额。钓台千古松风寒,渭水一竿霜月白。子产之意徒洋洋,庚氏之呼可策策。有时听琴跃水心,有时认履伏池侧。古人观棠有何心,今朝鉴止输闲客。群鱼群鱼听我语,太乙真人在何许。尚埋头角守污池,不展爪牙上星渚。种成红杏不骑去,留向人间作霖雨。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宋代的诗词海洋中,白玉蟾的诗歌别具一格,风格清雅秀丽,词句幽美瑰丽。这首《观鱼歌》就充分展现了这一点。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鱼儿的自由和灵动,赋予了它们生命的色彩和活力。

首句“君不见东海有鲤钓不上,冯夷翻江春浩荡”便引人入胜,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东海之滨,一位垂钓者手持钓竿,却无法钓上鲤鱼,冯夷在翻江倒海,春潮荡漾。这样的场景引入下文的想象,鱼儿在浩荡的江河中自由自在地游弋,伴随着桃花浪跃动的声响。

接下来的句子,“又不见北溟有鲲能吞舟,浪屋涛山相拍浮”,诗人又将笔触转向了另一幅壮丽的画面。鲲鹏之大,吞舟之势,在浪屋涛山的衬托下,显得更加雄壮。这样的描绘为下文的鱼儿跃水做了铺垫,也让人对鱼儿的生命力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泓寒玉浸春碧,十太晴波何净明”等句,诗人以清澈的湖水比喻观鱼的水池,生动地描绘了鱼儿的生存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弋,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诗中的“锦鳞铁鬣红玉鬐,珠齿冰腮紫金脊”等句,生动地描绘了鱼儿的形象,既有色彩的描绘,又有细节的刻画,如“飞璚梭”、“掷金尺”等词句,让人仿佛看到了鱼儿在水中穿梭的情景。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鱼儿的自由和灵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诗中的鱼儿仿佛有了生命,跃动在读者的心中,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美好。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