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题南海祠》宋白玉蟾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白玉蟾

《题南海祠》原文

何处人间得五羊,海城鼓角咽昏黄。

无心燕子观秦越,有口檐铃说汉唐。

九十日秋多雨水,一千年史几兴亡。

圣朝昌盛鲸波息,万国迎琛舶卸樯。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题南海祠

白玉蟾

何处人间得五羊,海城鼓角咽昏黄。 无心燕子观秦越,有口檐铃说汉唐。 九十日秋多雨水,一千年史几兴亡。 圣朝昌盛鲸波息,万国迎琛舶卸樯。

南海神祠坐落在南海之滨,这是一首题咏南海神祠的诗。神祠虽系民间奉祀,而作者却以宏阔的视角,从多方面展示了宋朝的昌盛气象。

首句“何处人间得五羊”,“五羊” 广州城的象征。全句旨在强调“南海神祠”所处的富饶。其典出自《南岳毗庐秀出云雨之外》:“岞岭五百香火厅,阖境独美西庙与南冈”。传说楚文王令人掘土而得五羊衔谷图,乃知此神化之地也。第二句“海城鼓角咽昏黄”描绘海城景象。诗人用“鼓角”代表军中乐器,特色写法——此之谓意随句翻新,较之中秋节的明月仅称银辉黯然无异样生气。把海城比作“咽”字恰如其分的写出黄昏时分城边吹响的号角之特点。全诗用字造句都颇具匠心。这两句以昏黄的鼓角声引出次句中的神祠,又以神祠的香火与祠外的“人烟浩荡接村嚣”的环境相比照,隐现出一派祥和富裕气象。“无心”,“有口”两组词为下文的描摹提供远景。紧接颔联具体描摹南海神显灵之所与燕子们的联系以及四处的处观视等应有总对。第二句意为不愿想到边患的延及一踏踏它地区就无奈的燕子对秦越之地的观视是有心无力了;檐铃中时时发出汉唐以来的兴亡故事呢?这是从侧面写出历史的演变。诗人以大处落笔,将雄浑开阔的场景与诗人自身的感情融为一体,让人感受到诗人感情激荡、胸怀壮阔的气势。诗的中间两联乍读来疑是杜甫“记从巫峡归巴蜀”和杜牧的诗句:三者几度曲终人散后的惨淡依然会不断地再现人的心头?时间绵绵地流转有如无可奈何的雨水霏霏绵密无穷。几番秋意一番深(风雨是无意为而为之呢),又能怎样?!所以更须歌诗!可惜自己空有李贺诗才难见用于时(按《全宋词》载此诗时注作者生年均作于绍熙二年至三年);神州大地经历了百千年盛衰兴亡仍难逃又一次战乱的威胁。好在这中间词人的报国之志未曾断绝;朝廷昌盛鲸波平息,万国来朝迎候着外国的贡船卸下樯帆……词人似乎看到了祖国的美好未来。

这首诗写得大气磅礴、雄浑开阔,却又自然流畅、清丽可人。在词人笔下,南海神祠显得十分威武而蕴含丰富它富有气势历尽沧桑而又安宁因为中国偌大的一个王朝看起来还有一些方面为其借指艇辇予以留下驻泊之暗示。)反视咫尺方的地域这样的题材却被写成同样的所至一一体会州城县暮时候挤搡乌沙大集所谓沿海子的复席不及嗟忆之顷;再想那潮州韩文公所记述的情形:鲸波千尺、狂澜万丈、惊涛骇浪、排空而来;鲸鱼死而海中之水干涸者尺余……此际又将如何?词人用“圣朝昌盛鲸波息”一句予以巧妙地解决。词人由海神及于祖国河山表明尽管曾经有过风浪但祖国必定会走向光明前景!这末句不仅给全诗增添了浓郁的乐观气息更因开掘深、有远见而显得意义深刻!

以上就是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