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白玉蟾
君不见武夷九曲溪之东,三峰号为玉女峰。当时嫁与大王峰,至今栉雨而梳风。又不见庐山三叠江之湄,大姑小姑凡两矶。小姑聘与彭郎矶,至今波眼而浪眉。湘夫人寂寞湘水滨,巫山女窈窕巫峡浦。亦有有情者,亦有无情者。鬼物托物以为灵,俗子谓之山石精。吾来丫头岩下坐,已觉此身本非我。胡云暮雨或有之,年来心下已无火。两峰相并各鬽崒,对人长是娇媚色。过者见此如双鬟,云鬙雾鬓苍苔发。我来适值天方秋,孤怀暗抱不能愁。岩下行人几回老,此岩依旧唤丫头。
《丫头岩》是一首颇有意趣的诗歌。诗歌一开始便突出了九曲溪旁一座挺拔秀丽的玉女峰。这里的峰形正如少女朝夕镜前梳妆,从而巧妙地点染出一座美丽的“丫头岩”。峰顶之上的古木藤萝苍翠,群岫罗峙,配合有致,山下山前的瀑布恰到好处地做了美妙的水帘。远观此处,“见此如双鬟”之后是作者人无精打彩的独白。在无人的深山之中,诗人觉得自己的心情和周围的环境相融合了。这里没有人间的纷争,没有荣辱的忧虑,只有大自然的秀美和空寂。作者不禁对着“丫头岩”发出赞叹。他觉得人与自然已浑然一体,难于分辨了。然而面对这世外桃源般的景色,诗人却又忽然发现其中有些东西是不属于他自己的,从而打破了宁静的意境,将主题引向深入。他看到了自然景物背后的“暮雨或有之,年来心下已无火”的社会现实。结尾诗人感叹:自己只能在这“暮雨”般的山石世界里怀愁对景度岁月而已!自然风光给人带来了遐思;给人带来痛苦、愁思、启发的同时又和睦的场景在于山中偶尔地跳出一小点却真实且模糊不住的感觉常唤起一片忘忧世界可突然出现了同一化的为因哀哀肠管响不停遏引起喟叹无余诗人那略带颓废的心情很生动地反映在这首诗中“丫头岩”不仅是一种风景也是作者的影子。“我”同周围的景物浑然一体无法分清,景物都是带有诗人的感情。这样的艺术构思富有感染力。
译文:
你没看到武夷九曲溪东边吗?三座山峰号称玉女峰。
当时玉女嫁给了大王峰,至今还梳着风雨的秀发。
又没看到过庐山三叠江边吗?大姑小姑是两座矶石。
小姑嫁给了彭郎矶,至今波浪含眉不断。
湘夫人曾在湘水之滨寂寞,巫山神女在巫峡中窈窕。
也有有情的,也有无情的,鬼怪把他们托作精灵,
凡人却说是山石的精怪。
我来丫头岩下坐着,就觉得自身本来就不属于我。
胡说暮雨中会有精灵呢?年来心下已经没有热情。
两座山峰相并各自巍峨险要,老是娇媚地对着人。
走过的人见到她们就像见着两个鬟鬟云鬓上长着青苔的发。
我来正碰上天气微寒秋天刚到,孤寂的心事满怀不能消除。
岩下经过的人已经多少年了,丫头岩依旧叫丫头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