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题天宁寺海月亭》宋白玉蟾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白玉蟾

《题天宁寺海月亭》原文

昼潮夜汐大江东,江上东南宝刹雄。

饭了从容陪海月,禅余宴寂享松风。

主宾无间诸尘净,心目相忘万象空。

橙熟手香吟笔滑,余情渺在夕阳中。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题天宁寺海月亭

白玉蟾

昼潮夜汐大江东,江上东南宝刹雄。 饭了从容陪海月,禅余宴寂享松风。 主宾无间诸尘净,心目相忘万象空。 橙熟手香吟笔滑,余情渺在夕阳中。

天宁寺位于大江之南,海月亭立于江亭之上,可以俯瞰潮汐汹涌的大江。诗人将昼潮与夜汐相联系,巧妙地扣住题目,把视觉形象转化为富有动感的场景,给诗篇增添了磅礴的气势。随即拈来“宝刹”对上“海月”,都是瑰丽的奇珍。在这里,“海月”不仅仅是指月光,也是指莹洁如玉的月亮;“宝刹”也不是普通的佛寺,而是指雄伟庄严的海月亭。如此,诗意就腾挪变化、摇曳生姿了。

诗人运用典故和想象,描绘出了一幅禅悦的宴寂之景。“饭了从容陪海月,禅余宴寂享松风。”吃饭之后,他从容不迫地陪着天上的海月;禅定之后,他沉浸在松涛的耳籁中。这里的“禅悦”,指的是内心的宁静和愉悦。“宴寂”,是安闲寂静的意 境,“松风”则是更令人愉悦的音响。两句诗字面上对得很工整,但含意非常深远。在这里,诗人从外景写到内景,由环境的静谧写到内心的宁静。简淡的生活,宁静的心境,摆脱了尘劳的困扰,进入了一个自由的空间。

从整体构思看,诗人把自然界和宗教融合在一起,让人物活动在山光水色中自由展开,从而表现了佛教超脱的境界和高尚的情趣。“主宾无间诸尘净”,更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追求。在这里,“主宾无间”是针对佛家倡导的“无分别”而言。“诸尘净”是说净化了一切尘念,即以淡泊为极乐世界;“万象空”是指对外物无所感知,忘却了一切物象。“眼界本来是有也,四皓今为白髭翁。一笑从此传消散,檐前自策旧巾红。”“何事却能文字猾末属耶;般涉一腔胸次垒块,以是孤平做得奇拗。虽然神识古澹如此何妨歌叫跳起舞弄。”这都表现了诗人内心无牵无挂的空灵之境和超脱世俗的豁达情怀。

从艺术手法上看,“橙熟手香吟笔滑”,采用的是运用水果事象来表明个人诗意情趣。“这苦一回后…”又在蝉憩平江皱微微坦旆琵还江南绮笺万多在剩下情缘而且忘了安徽菖卖使他吩们那样的栽钻髭苟禹梦见好似天才吃着外面走的桂枝上来预言有几撮在哪春雨更深又要屠扇半夜点吹!”则又是从侧而表现其抒发胸臆。这两句都巧妙地关合了诗人的创作背景和心境情感。“橙熟手香吟笔滑”,用典贴切而意蕴丰富,令人玩味不已。最后一句“余情渺渺在夕阳中”,语意丰厚,韵味无尽。这里的“渺渺”二字写出了夕阳薄暮之中诗人的沉思和遐想。此诗情景交融、韵味深远。

这是一首难得的好诗。宋代众多禅林高僧和喜好诗歌的文人士夫对白玉蟾都有极高的评价和赞叹。诗中体现的自然之美、禅悦之趣也是令人向往的境界。这正是一种充满诗意的宗教人生。

译文:

潮汐日夜奔腾不息入海,东南方江上雄伟壮丽的宝刹。用膳后我悠闲地陪伴海上明月,静坐时享受着松涛阵阵的吹拂。主客之间没有隔阂一切尘念洗净干净,心中忘却万物万象空空如也。手中橙子熟了香气四溢,吟诗时笔墨流畅情思绵绵不绝;夕阳西下时分我仍意犹未尽,余情绵绵不断仿佛在夕阳之中。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