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乐雷发
越郍蜀艇乱相偎,风饱千帆带雨开。
阁上鸣銮今已往,江头飞鹜只堪哀。
柳汀絮满河豚贱,桃坞花残石首来。
应接溪山吾不暇,自怜白发欠诗才。
首先说明,《滕王阁下赋》不仅仅描绘的是一段秋江壮丽,同时也是对社会背景的一个启示——有一种长流的细腻韵味含藏在其细腻如水的用词用意之间,好似翡翠绿珠,镶嵌在古朴的青石之上。
现代文译文如下:
越地的竹筏,蜀地的木船乱哄哄地相互靠近,风儿吹饱了千帆,带着雨水开启新的旅程。滕王阁上的鸣銮已经远去,如同江头飞奔的鹜鸟只留下哀伤。柳汀的柳絮漫天飞舞,河豚便宜贱贱贱;桃坞的花已残败,石首却已到来。面对接天莲叶,我应接不暇,顾此失彼;看着自己头上的白发,只感自怜诗才的匮乏。
诗词的美妙在于:秋江上本该萧瑟冷清,但是作者笔下的江南却是繁闹繁华的景象,舟来船往,带雨带风,这就是江南水乡的生命力。看着远处过去的滕王阁,带着些许伤感;近处的柳絮飞舞,河豚成熟,桃坞花残,石首到达,体现出一片秋日的江南景色。而这种眼前的一切又让他来不及一一欣赏玩味,因为“自怜白发欠诗才”,更显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
这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也揭示了人生的无奈和生活的矛盾。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生命力。同时,诗歌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未来和希望的期待。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也值得一读,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