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董嗣杲
唳雪沧洲雁,嘘云碧浪鲸。
茅深淮渡远,日落海潮平。
庙树摇灯影,船风送鼓声。
劳思于此泊,无地趁春耕。
以下是按照要求写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董嗣杲的《泊黄茅潭》是一首充满着凄凉和寂寥之情的诗歌。黄茅潭是诗人在旅途中停留的一个地方,那里的环境荒凉,远离人烟,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开篇“唳雪”和“嘘云”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黄茅潭中大雁和鲸鱼的生活状态的感慨。这两句诗将大雁的叫声比喻为雪花般的飘落,生动地描绘了大雁飞过之处凄凉的白雪场景;又用“嘘云”的形象暗示着水面之上涌现出的蓝色浪涛的凶猛威势,这是鲸鱼的展示。同时,“嘘”字的形象不仅体现着大海的气势,同时也给人以宽阔浩瀚的海洋上低气压使人胸口窒息、压抑沉重之感。这也间接传达了诗人在黄茅潭中的感受,那里的环境空旷寂寥,给人一种压迫感。
接下来,“茅深淮渡远”这句诗点出了黄茅潭的地理位置——靠近淮河渡口的地方,同时也说明那里的交通不便,环境荒凉。“日落海潮平”描绘了夕阳西下时,海潮涨满的景象,进一步强调了黄茅潭的孤寂和远离人烟的特点。
“庙树摇灯影,船风送鼓声”这两句诗描绘了庙里的灯光在树间摇曳的影子,以及船上的风声送来了击鼓的声音。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黄茅潭中的生活场景,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此地生活艰辛的人民深深的同情和对前途无法确定的忧郁感。
总的来说,整首诗歌是诗人在旅途中停下来休憩、反思人生的见证。而那些暗示出来的孤立无助的感觉也充满了人间情感的质朴和对人类劳动本质的真实展示。“劳思于此泊”展现的是作者暂时寄寓在此的忧伤沉思和自身感触体验与与自然景物的融合,以及作者对于这种状态下的内心变化。而“无地趁春耕”则体现了作者对于自己无法回到故乡、无法与家人共享春天的深深遗憾和无奈。
整首诗歌的语言质朴、情感深沉,读来让人深感凄凉与寂寥。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反思,展示了人生的真谛和人性的矛盾。这是他对自然和人性的深入探究和对生命的真挚敬仰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