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溪村晚步即事二首其一》宋董嗣杲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董嗣杲

《溪村晚步即事二首其一》原文

溪岚欑翳入窗空,最恼悲秋病疟翁。

三日不行亭北路,谁将丹缬染乔枫。

现代文赏析、翻译

溪村晚步即事

宋 董嗣杲

溪岚堆叠入窗虚,恼是西风病疟初。

三日不行亭路远,何人空点血枫涂。

译文:

溪边山岚像层峦叠嶂般包围着窗外的天空,西风吹来,令人懊恼又染上了疟疾。病中感到亭北的道路长远而走不了。黄昏看山林间何人点了红色枫叶。

夜幕将临,被围拢在浓重的云雾之中的天空越来越昏暗了,不住的西风传来阵阵刺痛肌肤使人疲倦而又惊心的阵阵剧咳声;塘桥附近的秋天特有气味充满在这一暮色黄昏里,也使人感到格外的烦躁与不安。在这令人烦躁不安的秋晚,自己病躯病在床上,不能外出游赏风景,更不能去欣赏那“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景了。那么,究竟是谁在黄昏时用丹砂涂染那片片红叶呢?

赏析:

这两句以反问的方式再一次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感。“三日不行”,不仅是因为有病,更因为无景可赏。这“红叶丹枫”,并不是独自散步时满目萧瑟中的点缀,而是触目所见的真实景物。这丹缬染成的枫林晚景,对于一个病居斗室的人来说,无疑是十分恼人的。恼人之处首先在于它映衬了诗人孤寂的凄冷处境。诗的开头两句,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溪村傍晚时的山林景色:岚光笼罩着团团雾气,纷纷扬扬地凝聚在窗口;那秋风吹拂下的疟疾更是使人心烦意乱。诗歌虽然没有铺写如何得了疟疾,延医诊治啊保健之道之类内容,但其不幸疾病的愁情自其标题《晚步溪村即事》及其诸多暗示点中完全表露了出来,或许这是一曲天地人生与世路沧桑演绎无边的忧生之作。 简括地说:“望舒愁郁凝宏观、草木山川之间!”这也正如袁枚对这“风定云初还妥帖”的小诗评说:“千嶂、孤村词笔生颜色”。因为孤独而生忧郁、于孤寂中抒写情感就十分感人。“青山扪遍眼须弥”,若在夜晚谁能使群山(这里不仅是指真正广大绵延无尽群山而是指的横竖卧游皆如千里、指代江南江湖湖海萦绕词眼的明证便是画家以及写字人习语中所常用)“皆是骨”——不要来扯后腿生发束缚限制我等蓬勃勃一生披荆斩棘犹按官场圈子的能耐与自由行止之心志;此刻连我室内的陈设如琴、砚、笔筒之类都一同卷入了流水般缓缓流动的句子,正不停地诉说着羁绊心事。“夜气收尽苍茫外”,我们夜已很深很深了——这位作者当把这一天放在心思之外放得很远很远的时候,他也就十分惬意地躺在了自己的床铺上进入了梦境。此刻他一定十分惬意地躺在了自己的床铺上进入了梦境。此刻他仿佛已经走出了“三日不行”的病室与斗室,来到了这溪边村外的山林之中了。此时此刻他已没有了白天的烦忧与羁绊,他抚摸着满眼青山感觉它们全是硬铮铮的骨头——他可以自由自在地去亲近它们去攀登它们去征服它们去游赏这满山的枫叶去了。“三日不行”之病也正可因此而消除了罢!当然,这梦境中的自由游赏之乐也正因前面烦忧羁绊之苦而更显深长!

这首小诗之所以耐读还因为它所创造的意境幽远而朦胧。它所流露的身世之感与羁旅之思是那样地模模糊糊、隐隐约约、凄清而感伤。它所流露的孤独感与失落感又是那样地强烈而深重。它所流露的愁情是那样地多而重:愁疾病、愁孤寂、愁世路、愁年华虚度、愁壮志难酬……然而它又写得很自然、很平淡、很内敛。它没有用华丽的词藻也没有用细腻的刻画与夸张渲染而只是以淡泊的笔墨在与读者娓娓道来——而这淡泊的笔墨之中却有一种“清水出芙蓉”的自得与欣慰!这是因为这小诗是作者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任达态度与真率品性的流露。尽管诗中表现出一种人生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