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上夹谷书隐先生六首其一》宋何梦桂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何梦桂

《上夹谷书隐先生六首其一》原文

堪舆渺与极,俯仰慨古初。

皇风战涿鹿,草野伤血涂。

动华袭文明,不肯私均朱。

誓命缵王业,侵伐纷霸图。

春秋二百祀,已矣吾道孤。

天不生夫子,民极谁其扶。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堪舆渺与极,俯仰慨古初。

皇风战涿鹿,草野伤血涂。

动华袭文明,不肯私均朱。

誓命缵王业,侵伐纷霸图。

春秋二百祀,已矣吾道孤。

天不生夫子,民极谁其扶。

这首诗描绘了宋朝时期的历史背景,通过对古人的感慨和对当时社会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

首联“堪舆渺与极,俯仰慨古初。”描绘了广阔无垠的天地和历史的悠久,诗人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感慨古人的功业和思想。堪舆,指天地、世界;渺与极,指广阔无垠和悠久长远。俯仰,指从高处俯视和从历史的角度回顾。古初,指古代的时期。

颔联“皇风战涿鹿,草野伤血涂。”描绘了涿鹿之战的历史背景,这场战争是华夏民族崛起的关键时刻,也是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草野伤血涂,形容战争的惨烈和民间遭受的灾难。血涂,形容血染、杀戮的场景。

颈联“动华袭文明,不肯私均朱。”诗人反思了华夏文明的发展过程,表达了不愿意偏袒任何一方的立场,也展现了公正和道义的力量。动华袭文明,借用华夏文明的传统文化概念来描述文化的发扬光大和不偏不倚的原则;不肯私均朱,意思是不要偏向任何人或者特定的群体。这里表现出公正公平、没有私心的立场的认可。

尾联“春秋二百祀,已矣吾道孤。”通过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往事,诗人对时局的混乱和社会的不公表达了担忧,也对寻求道义和社会进步的人们寄予了深深的同情。“春秋二百祀”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跨度,“吾道孤”则表达了诗人对道义和社会进步的孤独和无奈。

最后两句“天不生夫子,民极谁其扶。”表达了诗人对孔子思想的推崇和对孔子本人的敬仰。“夫子”是对孔子的尊称,这里也代指孔子思想和人格魅力的象征。“天不生夫子”,表示没有孔子这样伟大的思想家和道德楷模。“民极谁其扶”,意为谁能为百姓引路、引导社会道德向善的方向发展呢?这是诗人对孔子思想的深远影响的深刻感慨和对未来的希望寄托。

这首诗不仅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担忧,也对孔子思想予以高度的赞扬并寄托了对其后的敬仰与怀念。此外,“何梦桂”字字朴素实在,“世戴贤之功”,这不是后人唱出的人天圣徒情结么!这里的洒洒千言所发出的心灵的声音不仅仅是这一家的男儿的发出的回肠荡气的诉求。(支持孔氏就义自非常名而纯为亲情)。古人曾言诗言志;梦桂此诗两言以毕矣!由此可见诗人所表达的情怀是多层面的复杂的结构构成的丰富的人文情感。(王国成评)

整体来看,这首诗是对宋朝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期许,体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深厚的家国情怀。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