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司空图
金石皆销铄,贤愚共网罗。
达从诗似偈,狂觉哭胜歌。
高燕凌鸿鹄,枯槎压芰荷。
此中无别境,此外是闲魔。
《五月九日》是唐代诗人司空图的一首诗,这首诗以五月九日这个特殊的日子为背景,通过描绘金石销铄、贤愚网罗、高燕凌鸿鹄、枯槎压芰荷的意象,来抒发对于时事的感叹和人生境遇的哀歌。在现代,这首诗不仅包含了许多时代的文化情感和主题,而且还深刻揭示了一些社会的现状和人性的描绘,富有独特的文学内涵。
现代文译文:
五月的第九日这一天,一切皆会被销铄殆尽。无论贤愚,都被一个无形的大网所困。无论是像诗歌般美妙的表述,还是如歌唱般的自由表达,都是无法逃避的现实。一些人像是飞得高高的鸿鹄,然而有些人却被视为毫无用处,仿佛枯死的树木压在了芰荷之上。在这里没有另一个世界可以期待,这就是所谓的“闲魔”。
首联“金石皆销铄,贤愚共网罗。”描绘了一个无情的世界,无论金石这样的坚硬之物,还是贤人愚人这样的个体差异,都无法抵挡时间的销铄,都被一个无形的网所困。这不仅是对当时社会无情现实的描绘,也是对人性无情束缚的揭示。
颔联“达从诗似偈,狂觉哭胜歌。”诗人通过对比诗歌的优美和现实的残酷,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他感叹那些看似乐观的人在诗歌中寻找安慰,但现实却比诗歌中的偈语更加残酷;而那些情绪失控的人在哭泣中寻求释放,但哭声在歌颂笑声面前似乎微不足道。这里充满了对人性的关注和理解,表现出诗人的关怀。
尾联“此中无别境,此外是闲魔。”表达了诗人对现状的无助和对闲魔的恐惧。他认识到这个世界上没有另一个世界可以期待,生活就在于此。在这个现实中,“闲魔”无处不在,它们代表着空虚、无聊和无意义。这既是对现实的一种认识,也是对人生的一种无奈的感叹。
总的来说,《五月九日》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当时社会的无情现实和人性的无奈。它不仅揭示了时代的文化情感和主题,也深入揭示了人性的描绘和关注。这是一首值得反复品味的诗,无论是对于当时社会还是对于现代社会都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