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曹邺
我祖居邺地,邺人识文星。
此地星已落,兼无古时城。
古风既无根,千载难重生。
空留建安书,传说七子名。
贱子生桂州,桂州山水清。
自觉心貌古,兼合古人情。
因为二雅诗,出语有性灵。
持来向长安,时得长者惊。
芝草不为瑞,还共木叶零。
恨如辙中土,终岁填不平。
吾宗戴豸冠,忽然入西京。
怜其羽翼单,抚若亲弟兄。
松根已坚牢,松叶岂不荣。
言罢眼无泪,心中如酒酲。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此诗写作者寄给从兄的诗,抒发了作者对自己从兄的怀念和敬仰之情。作者出身于世代为邺令的官宦之家,祖父曹邺曾在邺城任职时文思显扬,可是到了“此地星已落”,祖居邺地,城池荡为平野,古风无存,千载难重生。曹氏的荣耀已逝,只留下一些传说和七子之名。
作者自觉心貌古,兼合古人情,为恢复祖上的光荣而努力。他来到桂州,发现山水清秀,别有天地,就写了不少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怀。现在拿一些诗歌去长安,得遇长者(从兄)的惊叹。尽管好景不长,有如辙中泥土,填不满;但他并没有气馁,仍然坚信自己的未来前程远大。他期望从兄一同去长安再创曹家基业。作者虽怀才不遇,怨恨在心头萦绕不平之气难以发泄。
通过咏自己的“洛阳有瓜洲”式的先祖历史以冒自代的双引修辞,渲染昔荣慕今衰的情感调子,并将洛都新城的比方扯至扬州准鲍照来合理叙述无法赶上明主的的典例景象的具体差如今寻求天下的现状产生古诗写是时代的通用官板的讽而不咏时事常例只虚构成都会赞美此至去成开创未来建功立业的奋斗事业的征绪连连绵喷而出慷慨苍凉而且颇为壮怀。“言罢”以下回到现实中来似大别颓废末世般的身世之感但毕竟能倾吐出许多想望,且流露出心灰意冷之情不失悲愤苍凉之情。
诗写得苍凉多姿,古韵浓厚。语言通俗易懂,尽管不是一首写得很工整、很明白晓畅的诗,但却极有味道。作者巧妙地运用典故和富有情韵的句子,既流露出曹氏宗族从繁荣到衰败的不如意的感伤,又抒发了作者有志于建立功业的壮怀。在洛阳的历史上有一位先祖当上丞相的故事,“忽地入西京”及从兄来到西京,自己却被贬谪到桂州去一事中加以想象、联想,从而产生出一种怀才不遇的愤激之情。
现代文译文:
我祖居之地是邺城,邺城的人认识我文星。
此地文星已经落了,同时也没有古时的城池。
古风气已消失没有根底,千百年难以再重振兴盛。
空空留有建安时代的书籍里,留有传说中的七子称号。
卑微之子在广西出生,广西山水优美情爽。
自觉心样貌朴古,且跟古代人有吻合的情感、行为情性、自然不相违反.于是为二雅诗篇而作.出语形成灵性自然情真意切。
把它拿到长安去,有时得到长者的惊叹惊奇.芝草不为瑞草而开放,它跟树木叶子一样落叶凋零.憾恨就像那泥水沟里的土块,一年到头填不平填满它。
我们宗族戴着豸冠视事.忽然到了西京京华烟云里.怜惜你羽翼单薄啊,抚育你如同亲生弟兄.松树根已经坚牢啊,松树叶难道不繁荣茂盛?说完话来没有眼泪流下.心中如同喝醉了酒不清醒.
这首诗情感丰富而复杂.既有对从兄的思念之情.也有对从兄的敬重之情.更有一种无法实现的壮志情怀.诗中典故、传说、地名等运用较多.使得诗歌古韵味较浓.但又不失通俗易懂.是一首很有味道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