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曾丰
此峰与雁作标题,记不分明有忘时。
雁自会书真草字,标题安用此峰为。
《回雁峰》 曾丰
此峰与雁作标题, 记不分明有忘时。 雁自会书真草字, 标题安用此峰为。
赏析:
曾丰的这首诗,从表面上看,是写景,是咏物,其实还是写人,是写人的精神。回雁峰因雁群南归于此而得名,可诗中所描绘的回雁峰,却是一只只挺立不动的雁石。诗人在这里别出心裁地发问:你这只大雁,既然会写真草两体的文字,你用自己的文字不就行了,还用得着这座山峰给你作标题吗? 雁石无言,诗人以问作答,妙趣横生。在诗人看来,雁石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它不择地而安,不像人间世尘俗人那样讲究身份和地位。它是一种随遇而安、自然而然的精神的象征。同时,它还令人想到,回雁峰上那漫山遍野的“大雁书”,正是大雁精神的一种物化形态,体现了咏物诗中这种形态所具含人的意志品质。“首窜权门负国仇,雌雄终身寡欢好”(民间流传“九点鸳鸯娇白头”,谜底曾叹怀归)、宵人只是逢迎谄媚权贵,哪有什么好的下场,还不如这回雁峰上默默无语的雁石。这层意思从诗中暗示出来,含蓄蕴藉。
译文:
这座山峰以回雁峰命名, 雁群南飞时在此停留。 若说忘记却是不真实的, 雁儿真的会书写草字。 这座山峰为什么还要成为标题?
现代文译文:
回雁峰因大雁南飞歇脚得名,其实雁群在峰顶停留时,还会留下雁爪印出的字。大雁还能写字,用这座山峰做标题不是多余吗?然而诗人言外之意是提醒我们注意大雁石那种不择地而安随遇而喜自然而然的品质。这正是诗人所赞赏的大雁精神。同时诗人还以回雁峰上那漫山遍野的“大雁书”与那些卖身投靠、阿谀奉承的小人进行对比,讽刺那些追逐名利、贪慕权贵的人不会有好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