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题陈宗元立斋》宋曾丰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曾丰

《题陈宗元立斋》原文

人言礼起于太一,吾言礼止于皇机。

强名皇极体何如,卓然万象中间立。

流年鼎鼎三十余,古人有立君可无。

克己未追颜所复,过庭犹学鲤之趋。

五礼同归一中尔,何当中立而不倚。

膰肉无来孔子行,皮冠不设虞人止。

区区行止未足轻,扩充更可轻死生。

黄垆在前始易箦,白刃垂下犹结缨。

一有所立百无抗,砥柱中当拍天浪。

千古不磨立斋名,泰山北斗在头上。

现代文赏析、翻译

题陈宗元立斋

曾丰

人言礼起太一,吾言礼止皇机。

强名皇极体何如,卓然万象中间立。

鼎鼎流年三十余,古人有立君可无。

克己未追颜所复,过庭犹学鲤之趋。

五礼同归一中尔,何当中立而不倚。

皮冠不设行未央,行止未足轻,

扩充更可轻死生。黄垆在眼前,始易箦,

白刃垂下犹结缨。一有所立百无抗,砥柱中当拍天浪。

千古不磨立斋名,泰山北斗在头上。

这首诗是曾丰题赠给友人陈宗元的。曾丰在诗中认为礼的根本在于立君子之道,如果每个人都能够遵守道义,做到百折不挠,坚守节操,那么个人的生死荣辱都不重要了。

“人言礼起太一,吾言礼止于皇机。”曾丰指出,礼最初源于天道自然,天道自然的最高境界就是“皇极”,即天下大同。然而礼并不止于此,“强名皇极体何如”,它还有更高层次的体现,“卓然万象中间立”,这个高层次就是人伦大道,体现在个体就是君子的道德风范。这样说来,“人言礼起太一”这个说法并不完全正确。“止于皇机”的看法则更加接近礼的本质。这一节凸显了礼与自然之道的合一。

“鼎鼎流年三十余,古人有立君可无。”这两句是说自己在经历了三十余年的岁月后,对古人君子的风范仍然心向往之。“克己未追颜所复”,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但颜回却早逝,所以曾丰说“未追”。然而即便如此,自己仍然要向颜回看齐,这就是“过庭犹学鲤之趋”。这一节表明曾丰对君子的敬仰之情。

“五礼同归一中尔,何当中立而不倚。”曾丰认为五礼的根本都在于中立而不倚,也就是说五礼的核心都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皮冠不设行未央”,这句话是说如果遵循礼义,人的行为就不会偏离正道。“行止未足轻”是说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符合礼义是最重要的,行为是否恰当应该比个人的生死荣辱更加重要。“扩充更可轻死生”,是说一个人如果能恪守礼义,那么他的精神就会得到升华,面对生死荣辱都能够淡然处之。“黄垆在眼前”是说黄泉之路就在眼前,“始易箦”是说死亡的临近,“白刃垂下犹结缨”则说即使面临死亡,也要保持自己的尊严。这两句诗表现了曾丰恪守儒道、舍生取义的人生观。“一有所立百无抗”,“立”意味着坚贞不屈的气节,“百无抗”则凸显出他对自我人格的高尚要求。 “千古不磨立斋名”,则是曾丰对自己以及和自己的诗歌一样坚守礼义、高风亮节的诗人的赞扬。这些诗人的道德风范将永垂不朽。而“泰山北斗在头上”则是称赞这些诗人在诗歌艺术方面的杰出成就。这两句诗表现了曾丰对朋友的称赞以及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这首诗富有哲理意味,从对礼的本质到君子之道,再到个人修养与人生观、价值观等层面展开论述,引导读者对生活与人生进行思考。同时这首诗也表现了诗人对坚守道德的赞赏与敬仰之情,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