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秦望山二首其一》宋曾丰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曾丰

《秦望山二首其一》原文

锐意秦皇初学仙,要和鸡犬也升天。

那知身与鲍俱臭,嬴氏炊寒不复烟。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锐意秦皇初学仙, 初学仙,初学仙。 要和鸡犬也升天。 鸡犬也升天。 那知身与鲍俱臭, 身与鲍俱臭, 嬴氏炊寒不复烟。 嬴氏炊寒复何益。

这首诗借秦望山抒发怀古之情,借秦始皇求仙及求仙不成焚书坑儒的历史故事,讽刺南宋统治者求仙服药及党争,以“锐意”修饰“秦皇”,显得新奇而警醒。开篇两句不写登山,不写眺望,偏从反面落笔:“锐意秦皇初学仙”,写秦始皇一心要学仙。但写学仙,也仍是反写其骄横态度。以下四句则是一反一正,对比鲜明:“要和鸡犬也升天”是虚妄的自许;“那知身与鲍俱臭”,则是寒彻骨髓的真相的透露。“嬴氏”谓秦国(秦嬴)。焚书之举谓焚烧天下诗书医药、卜筮等方术的书籍;“炊寒不复烟”,也有用随它败落之意。“不复烟”回应“初学仙”。这句把一切想象得如此丑恶、肮脏,和前文的虚写形成极大的反差,并且为下文联系现实作好铺垫。作者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通过鸡犬升天与鲍身皆臭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的对比,揭露了当时那些只会空想,不务实际的上层统治者们的丑态。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采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作者有意夸大秦始皇的“锐意”求仙,渲染他对天下鸡犬亦欲升天的狂妄自大,作为铺垫,以反衬后来焚书坑儒的悲惨结局,使讽刺意味更为明显。

对于诗歌的现代文翻译,我是这样理解的:在宋朝的时期,秦始皇热切的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神仙,所以他迫不及待的和鸡犬一同升了天。不曾想到的是他和那些冒着尸臭气味的党徒一同受焚而死再也无法飞升上天。现代人对这句话的理解大概是:切莫因追逐名利而不顾一切。这只是我对诗歌内容现代文的一种大胆假设。如果有出入之处还请您见谅。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