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曾丰
太初盘古造乾坤,鬼力神筋擘混元。
妙果虽圆心不有,凡身已蜕迹独存。
女娲石带补天色,波利岩余飞锡痕。
想与南安白衣老,三生元是一精魂。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曾丰的《题盘古山二首其一》以盘古开天辟地为主题,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古老的传说。在这个传说中,太初之时,盘古氏创造天地,其事迹非凡,凭着鬼斧神工之力,将混沌分离,创造乾坤。诗人借此赞叹盘古的无私与伟大,尽管天地形成之后,盘古氏的身体也随之化为山川大地,但他伟大的精神并未消失,而是长久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首联“太初盘古造乾坤,鬼力神筋擘混元。”诗人以极其简练的笔法描绘了盘古开天辟地的壮丽场景。太初之时,盘古氏以鬼力神工,将混沌一分为二,创造了乾坤。这一“造”一“擘”形象地表现了盘古氏的伟大力量。
颔联“妙果虽圆心不有,凡身已蜕迹独存。”这里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盘古的伟大精神。虽然天地已经形成,但是盘古的身体已经化为了山川大地,但其精神并未消散,它独立存在,一直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这是对盘古坚韧不拔精神的赞颂,他用自己的凡身开天辟地,蜕化出了非凡的精神和伟大的意识。
接下来的两联借用了神话传说,描写了盘古精神所赋予的山水。颈联“女娲石带补天色,波利岩余飞锡痕。”描述的是盘古氏去世后留下的一些遗迹:石头像女娲补天的石头那样,仿佛诉说着当年补天的往事;峰岩上似乎还有佛教高僧飞锡留下的痕迹。
尾联“想与南安白衣老,三生元是一精魂。”诗人在最后又回到盘古的主题。诗人似乎是在设想盘古氏的精神已经融入到盘古山的山水之中,与南安的白衣老人(可能指的是当地的一位僧人)是一脉相承的精魂。这是一种对生命永恒的哲理思考,也是对自然与人性的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盘古开天辟地为题材,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赞美了盘古的无私伟大和生命的永恒。同时,诗中也融入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宗教元素,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诗意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