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曾丰
滞舟推若泥,逆水去如还。
已历三辰次,才行十里间。
千斯吾命薄,独尔破天悭。
所赖圣贤事,其初不厌艰。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这首诗是曾丰在为官途中行船受阻时的感慨之诗。当时恰逢节令交替之际,其舟被滞留。在此背景下,他心中油然而生“滞留感”和对执政者的勉励之情。首句就流露出对舟之“滞留”的抱怨。“滞舟推若泥,逆水去如还”,以“泥”喻“滞”,以“还”字来表现“逆水”之意,巧妙且形象。这两句一为动作描写,一为心理描写,两者结合,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因滞留而产生的烦躁、无奈的心理状态。
“已历三辰次,才行十里间”两句是对上两句情绪的转折。诗人承认自己无法摆脱这样的遭遇,“滞留”依旧。但是此时他又重新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毕竟”、“尽管”与前面的抱怨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他的耐力与顽强。“千斯吾命薄,独尔破天悭。”这似乎是一句抱怨的话,而况乎是经历过前文的滞留、抱怨后的痛恨情绪。他在描写水上长途漂泊生活中的不寻常遭遇的同时,表现出了顽强的精神:命薄不可辞,天悭不可怨,千难万难,吾志不改。至此,诗人的性格已昭然可见。“所赖圣贤事,其初不厌艰。”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对工作的态度。诗人坚信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坚守原则、坚守信仰,困难总会被克服。
现代文译文如下:
在滞留的船上,我像推不动的泥一样被阻挡,逆流而上的水如同回流一般阻挡着我。我已经经历了三天两夜的时间,才前行了十里左右。我命途多舛,独你冲破了这艰难的时刻。所幸的是我所从事的是尊崇圣贤之事,它最初的时候并不讨厌艰难。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现了曾丰在逆境中的坚韧不屈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态度。他虽然面临困难和挫折,但他坚信只要坚守原则和信仰,困难总会过去。这种精神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