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王炎
夏后南巡地,登临一慨然。
卑宫今造寺,菲饮孰名泉。
古道知难复,人情信误传。
不随时俗改,惟有旧山川。
现代文译文:
夏禹王巡游到南方,登高远望,心中感慨万千。曾经的宫殿如今变成寺庙,日常的饮食似乎没有了命名的地方。我知道古人理想的治国之道已经难以实现,人心似乎被一些虚假的消息误导了。他不随时代的改变而改变自己,只有在敬山亲水这方面他从没有改变。
再作赏析:
王炎这首五言古诗,大约创作于宋代。此时距离夏朝已经有一段历史了,在南方大禹庙内作者吟咏大禹的故事,表达了自己的感情。诗的首联写诗人游大禹庙,“南巡”二字,说明诗人不只游了一次大禹庙,且不因岁月流逝而影响其赞美之情,从中也可想见诗人敬山亲水之情。“一慨然”,即一往情深,可见诗人对大禹其人的崇敬。
中间两联写大禹庙。“卑宫今造寺,菲饮孰名泉。”是说大禹的宫殿如今变成了寺庙,日常饮食如何呢?诗人没有明说,留下了悬念。这两句化用前人诗句,“功盖三分国,堂堂一点伦,菲饮惭无术,卑宫亦有因。”(《游衡灵沼馆》)对句又化用孔稚珪《北山移文》中“说其宅者,杂树荫庭,苔径披幽”等句意。“古道知难复,人情信误传。”是说现在的人已经难以理解古人的治国之道了。这联上句下笔较重,意思是说现实政治中丧失了古道,是令人遗憾的。诗人感叹古道难复,是针对当时政治现实而发的。诗人认为“人情信误传”,是说人们对于大禹其人其事误解甚深。这联意思跳荡,上下笔触分合顿挫,这种手法在五言古诗中是不多见的。这一联点出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的社会现实,接着从“古道知难复”的历史意蕴和“人情信误传”的真理失落两个侧面抒发了诗人的心情。这二句中四字声调一律,“难”“信”二字尤须读得低缓,以见诗情郁积之深。
尾联回应次句“登临一慨然”,说明所感何来。“不随时俗改,惟有旧山川。”是说大禹不因袭时俗,不随世俗而改变自己的理想,他对山川的敬爱始终不渝。以“惟有”连接“旧山川”,可见诗人对大禹其人是心仪已久,崇敬已极。在山川旧迹面前,诗人对大禹其人其事更加崇敬了。这一联高度概括了作为中华民族的先祖——大禹的崇高品质。
这首诗虽非实录,但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却可谓既真实地再现了历史形象(大禹),又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民族英魂的形象。同时也可悟出古诗写作中借咏古来抒写今情的必要和可能。因而这首诗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这首诗写的是夏禹王的事迹。通过对大禹庙的描写和抒情,赞颂了大禹不因袭旧制、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以及他治水公而忘私的高尚情怀。诗人表达了对这种精神品质的敬仰之情。全诗通过描写禹庙的景象来表现诗人自己的情感变化和主题思想的升华,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