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刘过
幸白东南好,西归未可忙。
茶添橄榄味,酒借蛤蜊香。
绝品宜春醉,新烹趁日长。
倒囊烦厚载,归遣北人尝。
都中留随州李判官
幸亏东南好,西归不要忙。
茶添橄榄味,酒借蛤蜊香。
绝品宜春醉,新烹趁日长。
囊中掏空烦富者,送归北方人品尝。
这首诗是刘过在赴湖北转运判官任时同随州判官李子钦同饮后赠给李子钦的,赞扬他在行色匆匆的路上停戈息武,尽享美茶美食的生活享受和老圃风情,所用的杯品是人头渊系精湛特佳的上品:“无是无事不知年”(庚信),取来山泉新水泡之,更觉清香无比。酒是江淮一带的特产美酒,素有“淮酒”之称。这里说“酒借蛤蜊香”,意即美酒借助于佳肴的香味而更显其香。刘过在此诗中用“蛤蜊”二字,既点出了李子钦是湖北人,又借此传达出李氏风范:质朴、俭约、重实际而轻浮华。
“幸白东南好,西归不要忙。”两句是说,有幸东南富饶美丽,西去不妨慢些。刘过是江西泰和人,按其行踪,大致在湖南、湖北一带。作者用“幸”字,表达了对东南风物的赞美之情。在即将西归的时候,不妨慢些,不必性急。但这是表面意思;深一层看,它包含着这样的意思:南方人不想同北方人一样把什么都当作“紧急”的事务来办。这首诗的字面意思是很显明的:它所指摘的社会现象是浅近易晓的;它所提出的应对策略和方法也是切实可行的。
这首诗的特色是通篇用比喻来写抽象的无形事象,即通过赞美东南富饶美丽的地方风情,来寄寓对当时社会政策的某种希望。这种写法是很有艺术张力的。读这首诗的人很多,它的影响也很大。从南宋到清末,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这首诗的主题依然常被人引用。这说明:刘过的这首诗确实有它独特的说理性价值。
此外,“茶添橄榄味”两句对仗也很工整。在这优美的送行场合显得更加令人喜悦的是——又是这种特殊奉献令人醒意怡情的刘氏风情太亲人了些呢;有条件为友好众人采一把当前四川文君喝的鹅黄色带着雷电般独特芳香小茅柴送一份把咀嚼无限兴趣的兴趣期待(解放线亦沙)的礼物(友人赠品)该多好!“新烹趁日长”四字富有民歌韵味。“倒囊烦厚载”一句则化用《左传》中齐侯赏赐晏婴的故事而显得自然妥贴。
总之,这首诗通篇见意、见情、见风韵、见形象生动,令人感到它的词锋逼近而又意韵隽永;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与质朴古朴的艺术美感。(清人尤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