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长洲怀古》唐刘沧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唐] 刘沧

《长洲怀古》原文

野烧原空尽荻灰,吴王此地有楼台。

千年事往人何在,半夜月明潮自来。

白鸟影从江树没,清猿声入楚云哀。

停车日晚荐蘋藻,风静寒塘花正开。

现代文赏析、翻译

长洲怀古

野烧原空尽荻灰,吴王此地有楼台。

千年事往人何在,半夜月明潮自来。

白鸟影从江树没,清猿声入楚云哀。

停车日晚荐蘋藻,风静寒塘花正开。

此诗前六句通过描写长洲(古称姑苏,即今江苏省苏州市)之地残垣断壁、潮涌月明、猿啼鹭没等凄凉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和对古今变迁的感叹。

首联“野烧原空尽荻灰,吴王此地有楼台”,描写了长洲一片荒凉,只见枯荻烧尽后的灰烬,吴王曾经在这里建有楼台。颔联“千年事往人何在,半夜月明潮自来”,写的是沧海桑田、时空变换,虽然千年往事已经消逝,但是半夜里,当潮水涨起来的时候,这里却是一片寂静凄凉。“事往”、“时移”、“人何在?”表达了一种怅然若失的情绪。正因为如此,故人之迹皆难寻,他们深夜来访的愿望也无法实现。“半夜月明”既是实景描写,又寓意那些往古人物可随着月亮的光辉与长洲同存不朽。颈联继续写景,“白鸟影从江树没,清猿声入楚云哀。”白鹭在江边的树林中消失在月光里,猿啼之声在夜空中传来,显得是何等的凄哀!这里不仅写了鹭、猿的活动,同时也有诗人对大自然的亲近和向往。尾联“停车日晚荐蘋藻,风静寒塘花正开”。暮色沉沉的时候他停止了马车的前行(如加上主语便变成:“他拉了停车晚的车子来到水中蘋藻、四周开放的),那时水面上一片平静的塘水上的一丛花草也在盛开;这两个有情物不负人们的信任准时开放及他们对生存质量得关心共同抒发了一年岁月及时寄兴类事适情的缘起;也就是不甘为怀古而生、仅为今日游玩而来的信号。此时白鹭翔集于长江上、猿猴啼鸣于月光中的胜景是已摄入镜筒的三峡的钟灵毓秀(最出神的风光);尾联表现出一种激楚的怀古幽思与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微有东坡诗人“一樽且领临风绪,一梦不惊闻水鸟”(暮春江亭值雨之作)般游吟与放逸之神采。全诗紧扣住题意中的“怀古”,以此组织全篇自可见诗人遣词运意的卓绝功夫;而在造诗理念中有着人欲与人情的渗透融汇。总之,“抚流年留恨满怀”;然而也必须做到人于旷野之中“无动于情”,才能“思接千载”。

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出的怀古之情是怅惘的、凄清的;从怀古中产生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历史的沉思;因此此诗的意境是高远而深邃的。此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采用了“造境”与“融情”的写法;它所写的是月照原野、猿啼清夜之地的一幅野外烟波胜游图。这里的江流澎湃、芳草青青都是深深地铭刻在游人心中的诗魂。它们使得本来值得古人欣羡和效法的唐代这一著名景观而具有了富于诗意的感动;由于对昔时古迹有新感受于是有感慨有怀念的情思溢于笔端之中,于是历史意识与现代情绪就浑然一体地统一在一起了。由于历史意识的影响人或生或死;或逝者已矣、今人又复然了!因而由怀古之情自然引发了游赏之乐!这就为我们展示了一幅风韵天然的人化了的生命美的画卷。 唐人常有的历史沧桑感和人生空幻感涌聚成一阕别有情趣的《长洲怀古》篇!在历代的诗人们心中激起丰富的沉淀着的感叹回响着诗人由此及彼的延伸扩展思路所产生的意境美感而能够理直气壮地得到后人的赞美;就在于诗作充分地显示出了古人那份情感意向的不断深化并转化为了浑成的诗意美;就在于这种迷人的意境美感不是强求而来的是自然的真切的生命情感的流露;因此诗境具有感人力量且催人泪下之效果也就理所当然了!同时也可体会到古诗的生命力的不朽。 上述评论是对此诗在情感流露及组织上的整体性的把握。而赏析如能做到体察入微不枝不蔓更得其真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