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春怀三首(时世宗幸承天)》明尹耕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明] 尹耕

《春怀三首(时世宗幸承天)》原文

闻道降胡说虏情,春来拟绝汉军营。

洋河川北云常黯,碣石山头月自明。

将士倔强时跋扈,朝廷赏罚在持衡。

凭轩北望堪魂断,况是天门万里程。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春怀三首

明 尹耕

闻道降胡说虏情,春来拟绝汉军营。 洋河川北云常黯,碣石山头月自明。 将士倔强时跋扈,朝廷赏罚在持衡。 凭轩北望堪魂断,况在天门万里程。

这首诗是作者在赴贵州龙场的途中所作,表达了他对朝廷政治的关注和对远谪的无奈。首句“闻道降胡说虏情”,降胡和虏情,是当时朝廷内部的重要消息,诗人敏感地听到了,并决定探明究竟。第二句“春来拟绝汉军营”,表明了作者因朝廷降胡和虏情的变化而产生的强烈的民族情绪。他决心不再理会朝廷的腐败无能,他要像汉朝的班超那样弃笔从戎,投身疆场,为国立功。他要把自己的军队开进敌人的领地,切断他们的联系,揭露他们的阴谋。“春来”二字点明时间,对“降胡说虏情”起到了暗示作用。

三、四两句“洋河川北云常黯,碣石山头月自明”,前句具体描写“春来拟绝汉军营”的特定背景,后句具体描写“凭轩北望”的具体情景。由于“降胡”“虏情”严重地干扰了朝廷决策者的工作,使得他们对“虏”的政策变得混乱而无所适从。致使“洋河川北”的边防部队经常处于暗云压阵、戒备森严的状态之中。“云常黯”,说明边疆形势越来越紧张,降胡的动向和虏情越来越难以捉摸。在这种时候,诗人登上碣石山,放眼望去:碣石山上的明月光照着四方。这是写景,更是寄意。月之“自明”,有鉴人之意,因为诗人此时虽有雄心壮志,但依然不能解决问题。此处可借以抒发自己处境上的“政治迷茫”。

五、六两句写到军纪:“将士倔强时跋扈”的是将士们;“朝廷赏罚在持衡”的是统治者。“持衡”意为掌握国政。此句又可借用来说明统治者对将士的软弱和无能。在这一方面表现出他们有相持不下、难以决策的情况。“跋扈”,指统治者的骄横不驯。“倔强”,指将士们的坚强抵抗。这两句写出了军纪的混乱和统治者的无能,进一步暴露了统治者的腐朽本质。“凭轩”表明了诗人的立场和所处位置,他正站在那里遥望这一情况的发生地——“洋河川北”和“碣石山头”,然后又转向天门。“北望堪断肠”,不只是失望之感,更重要的是暴露出腐败朝政不能复还的事实已为期不远!所以在末二句中很巧妙地流露自己对政治局势发展的焦虑心情。作为帝王受贬黜“流人”,宦海中的一次小小的挫折而已,但诗人却把它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表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广阔的胸怀。

这首诗的用韵采取了通韵,即入声韵与平声韵交叉押韵。这种押韵方式在边塞诗中是常见的。从形式上看,音节顿挫铿锵;从内容上看,刚健清新、激越悲壮。全诗五、六两句押韵,“情”“营”“明”“衡”“轩”“程”为平声韵,“气”“绝”“怯”“阙”“绝”“月”为入声韵,首尾呼应,颇有一唱三叹之妙。且语言自然明丽、风格高健洒脱而自具特色,可谓是难得的佳作之一。

以上就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