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韩琦
新葺公居北,虚亭号养真。
所期清策虑,不是爱精神。
满目林壑趣,一心忠义身。
吏民还解否,吾岂苟安人。
新亭憩无旁,世务领经行。
公署新成北,虚亭号养真。
所期清治策,非是爱清名。
满目林泉趣,一心忠义情。
吏民应解此,吾岂苟安生。
这首诗是韩琦在担任官署北面官署时所写,他为官清廉,关心民间疾苦,故创建这个养真亭让自己能在官府和百姓之间找寻到合适的平衡点,不会为了一己私欲而祸害了老百姓,也可真正的为人民做一些实事。这个亭子成了他在位时期所寻求真知的地点和记录过往与现实明鉴的工具,尽显一个务实政治家的思想情感和生活习惯。当民众见到这座亭子时,他们应该能理解到他的为人之道,他的清廉公正,他的为民着想。
“新葺公居北,虚亭号养真。”新修的公署位于北边,一座空旷的亭子被命名为“养真”,暗示着诗人希望自己能在为官的生涯中做到真正为民生、关心百姓福祉。“非是爱精神”是指并非是为了沽名钓誉或者精神追求,而是对“清策虑”的一种期盼。“一心忠义身”,这一句道出了诗人的另一心愿:一方面关注民间疾苦,尽心尽力为他们筹划着长远的前景;另一方面身为大丈夫矢志忠诚与信义。这里的忠义不仅仅是儒家文化里的标准术语,而且是他的从政思想宗旨与道统的高度体现。“吏民还解否,吾岂苟安人。”在这之后韩琦的字字真情让人敬佩:老百姓是否能理解我这做法?我岂能只是为了自己的安逸而为官呢?这不仅是韩琦对自己为官的要求,也是他作为一位有责任、有担当的官员的体现。
总的来说,《题养真亭》这首诗是韩琦为官生涯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为民着想、尽职尽责的决心和态度的体现。通过这首诗,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勤政、爱民的古代官员形象。